"维拉"雷达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据说该雷达可以探测到隐型飞机,为
据说该雷达可以探测到隐型飞机,为什么?
维拉”雷达的工作原理。“维拉”雷达由多极定向天线、接收机、信息数据处理设备构成,接收机和定向天线接收和测定无线电信号发射源的方向,信息处理设备负责分类破译、整理、优选接的成千上万的无线电信息,从中选出飞行器所泄露的信息,根据同时测定的方位变化,计算出飞行器的轨迹。如果能够重叠从有源雷达站传来的雷达信息资料,再配上“大地物理信息库(GIS)”的数据,“维拉”雷达就成为完全可以完成军用防空任务的高技术装备了。   “维拉”雷达的技术特点   第一是获取信息的间断性。由于飞行器不是不间断地时时向外发送信息,故“维拉”雷达向上级提供的都是间断信息产生的数据,如果编得好,还可以提供飞行器的预计飞行路线图,便于作战指挥所指挥我空中战机对隐型飞机进行“守株待兔”式的阻截。由于我军现装备的苏-27、苏-30和歼-10型战机都安装有适应夜战的大型红外探测装置,只要通过数据链将上述战机引导到隐型战机80公里范围内,装有四台巨大喷气发动机的B2隐型飞机必然在劫难逃。   第二,不利的一面也是由于“维拉”雷达的这一特性所造成的。由于这种雷达提供信息的间断性,造成了在和平时期不能由这种雷达取代现有的有源雷达;还由于为了保证“维拉”雷达的接收灵敏度,此种装备还必须安装在远离有源雷达及城镇和工矿企业等一切有电磁辐射的地点,这就造成了必须重新组织一支来掌管、维护这种装备的部队,这给正在精简整编的部队很大的压力。   第三,就是“维拉”雷达必须成“网络”构建,才能在大的国土面积上提供有效的预警。同时,必须为“维拉”雷达提供高效、大容量的通讯网络,才能将大量图文信息传递给上级指挥机构。没有发达的通讯网络作为依托,“维拉”雷达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首套固定式“维拉”系统由捷克的ERA公司在2002年研发成功,随后还衍生出了移动式的“维拉”系统。   “维拉”系统的前身是Ramona和Tamara无源监视系统,由前Tesla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开发,并装备了前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同时也出口到包括前苏联在内的前华沙条约的一些国家。有人猜测,Tamara系统曾帮助塞尔维亚的防空力量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击落了美国的F-117隐身飞机。   “维拉”无源雷达系统的定位功能是基于电波到达时间差的原理实现的。系统可以接收从空中、地面和海上雷达来的发射信号,同时也能接收从干扰机、二次雷达(SSR)信标、TACAN/DME、敌我识别询问机和应答机、数据链传输以及其他脉冲辐射源来的各种类型的信号。除了执行电子情报任务外,“维拉”雷达系统还是防空系统中最为有效的无源监视传感器。它可以提供迄今为止只有有源雷达才能提供的功能。   一套三维的 “维拉”无源雷达系统共配备有四个接收站,而一套二维无源雷达系统则采用三个接收站。在某些情况下,增加接收台站的数目,可以提高对目标的定位精度。   “维拉”无源雷达系统具有很高的定位和跟踪精度,可以同时跟踪200个目标,而且具有3D目标定位能力和120°的瞬时视场。系统可以对各种辐射频率的活动进行监视和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