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神社是什么?为什么会影响中日关系?
靖国神社是什么?为什么会影响中日关系?
靖国神社 (Yasukuni Shrine) 是日本近代史上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它建于1869年(明治维新第二年),最初叫“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称为“靖国神社”。它把在明治维新以来历次战争中死去的亡灵作为神来祭祀。靖国神社坐落在日本东京九段北,占地10万多平方米。神社大门外两侧各竖一座高约十米的石塔。石塔建于1935年,塔身上有16块浮雕,反映的都是为日本侵华战争树碑立传的内容,从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翌年进攻上海等侵略行径都作为“追慕”的“光荣史迹”而雕在那里。在神社一侧的陈列馆里,陈列着当年侵华日军的武器、战利品、遗物、遗书和照片。神社大殿里供奉着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历次对外战争中246万多名战死者的牌位,其中大多是死于对外侵略战争的军人和战犯。1978年10月,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和两千余名乙级、丙级战犯的牌位也被移进这个神社。 战前,靖国神社既是国家设施,也是军事设施,它从一开始就与军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日本对外侵略中,军国主义势力利用靖国神社煽动崇拜天皇、为天皇陛下赴死的军国主义情绪,为侵略战争服务。战后,靖国神社改为独立的宗教法人,但其作为军国主义精神支柱的影响依然存在。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始终坚决反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认为日本领导人的这一举动严重伤害了受害国人民的情感。中国政府一贯认为,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才有利于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日本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符合日本人民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