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小吃有哪些?
武汉的有哪些?
先说几个最有名的: ■热干面———香就一个字 如果说东北人都是活雷锋,那么武汉人就是都爱吃热干面。其实热干面的做法不过是把面条煮一下,捞起来凉在案板上,淋上麻油拌匀,然后扇凉。吃的时候,将面在水里烫几下,捞起来放在碗里加上佐料,就可以吃了。 老字号的有蔡林记。五马路上的李记热干面是热干面之鼻祖,在汉正街市场路口,坐车至武胜路朝六渡桥方向走大半站,或是坐车到五马路后向回走。热干面比其他地方贵上两角钱,不要见怪。 ■面窝———“哭”的面包圈 武汉早上满街都是炸面窝的,就像上海的弄堂口随处可见炸糍饭糕和油墩子那么普遍。不过最有名的还是户部巷里老谢家的面窝。 捞起来的面窝下凹处因面浆多,所以肥厚,炸成后像个金黄的面包圈,上面碧绿葱花均匀密布非常好看。吃在嘴里,酥、脆、软三种感觉混合。由于刚起锅,一口咬下去,外面的脆皮破开后都能感觉到从里面冲出来的热气,带点咸咸的味道。 ■豆皮———让比萨凉快去 所谓豆皮,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是绿豆粉兑上面粉和鲜鸡蛋,第二层是糯米,第三层是鲜肉、鲜菇、鲜笋等等的馅,放在一口巨大的平底锅里做成1厘米厚。吃的时候,切成正方形的一块一块。第一层是金黄油亮的,看上去敲进去不少鸡蛋。糯米颗颗晶莹发亮。肉丁和香菇更是诱人。油重而不腻,吃进去,脆、软、鲜,什么感受都齐全了,比洋比萨不知道好上多少倍。 ■鸭颈 精武路的鸭脖子全国有名。 ■四季美汤包 位于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供应的小笼汤包制馅讲究,肉冻成汤,肉泥鲜嫩,佐以姜丝酱醋,异常鲜美。 ■排骨藕汤 武汉人家家户户冬天都爱吃的 ■糊粉汤 糊粉汤是用鱼骨熬成的汤加上劲道的米粉。不同于任何其他米粉。浓浓的糊汤,又加上足量的胡椒。旁边放了一盆油条和馓子,各弄一点放进糊粉汤里。泡一泡就着米粉吃。米粉是有弹性而且吃口很韧,油条和馓子是嘎嘣脆响的玩意,糊粉汤又比罗宋汤还要浓鲜。 ■还有生煎包,锅贴,粗粉,细粉,炒粉,糯米包油条,欢喜陀,米粑,糯米鸡等等等等,每一样都很好吃。 还有一些只有武汉才有的必吃的特色菜:青炒菜苔,泥蒿炒腊肉,藕带,武昌鱼,以及臭桂鱼,糍粑鱼,肉圆子,鱼圆子,虾球,毛豆,筒子骨。 还有几个特色小吃: ■老谦记牛肉豆丝 武昌司门口的一家风味小吃店,豆丝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牛肉豆丝炒时按顾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软炒。吃起来牛肉酥滑鲜嫩,豆丝绵软滋润。 ■顺香居重油烧梅 可在汉口花楼街上找到,该店的烧梅油重而不腻人,形如银菊,味道鲜美。 ■老会宾五叶梅 可在汉口六渡桥找到,宴会名点五叶梅不仅皮薄馅鲜,而且造型美观,形如五叶梅,五角上分别有红火腿末、蛋黄末、绿香菜、白虾仁、黑发菜,五彩缤纷,诱人食欲。 ■冲粉子 武汉中午流行吃冲粉子,糯米粉、豌豆粉像藕粉一样现冲现卖。谁喜欢哪种便可冲哪种。冲粉子不仅方便可口,营养价值也较高。 ■炖莲子 武汉是千湖之省,湖多藕多莲子多。常有小贩当街卖炖莲子,在前面的挑子上安放有炉子和装水的锅,锅盖上有若干小圆孔,每孔各放一小筒子罐,内装莲子,浸于热水之中,另备有小碗,小瓢。加了冰糖,解暑养颜,是旅游过程中清热去毒的好东东。 ■凉食 夏季的武汉,小贩多做凉食生意,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凉粉担子里调料齐全,有一带孔的小圆瓢,专用来加工凉粉丝。小贩动作娴熟。天热晚上不想吃东西,要的MM,吃上一碗凉透心,又不会发胖。 武汉虽然没有太多的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可是武汉的小吃可是一绝,凡到过武汉的人必须美美的吃上一顿后方才算真正来过武汉。 到过武汉的人一定吃过武汉的小吃,除了以上的,还有煲仔饭、大集绿豆包子、二七路的牛肉面粉、归元寺附近的石头饼、红烧蹄、烤面包、粮道街的汉堡包、南京包子、武汉昌桥头的长江鲜鱼、青椒拌皮蛋、武大门口的白吉馍夹腊汁肉、鲜汤、鸭子锅仔、“水货”味碟、凉拌脆皮鱼、牛肉锅贴饺、五香芝麻葱油饼、葱香软饼、“水货”汤包、豆皮、鲜肉鸡汁煎包、煲仔、牛骨头、家族火锅、冲浪鱼、臭豆腐和藕丸子、鸡汁煎包、熏肉大饼、三鲜面、烧梅和蒸饺、花江狗肉、糯米包油条、馒头回锅肉、牛肉粉……:-) ***************************************************************** ■■■重要提示: 汉味早点街——户部巷,可以将武汉很多知名小吃一网打尽。 户部巷位于武昌自由路,宽不足4米、长仅150米,因其品种众多、特色鲜明的汉味早点,享誉三镇,至今有400年历史。目前,这里共有30多个特色早点和小吃品种。如:石婆婆热干面、徐嫂鲜鱼糊汤粉、谢家面窝、高胖子粥店、陈记红油牛肉面、万氏米酒、王氏馄饨、何记豆皮、麻婆灌汤蒸饺、李大饼、顾氏肉松卷、吕记油饼、吴记米发糕、好来牛肉面、老乡小吃、李记粉面、陈记烧梅面窝、小文煎包等。 户部巷古香古色,小巷入口处,铭刻着武汉市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写的小记:“汉味早点米当先,户部巷里快热鲜”;再往前走,是描绘热干面、面窝等7种汉味早点制作的黑色花岗岩文化墙;崭新的一溜万字格顶篷下,从业人员身着青褂小帽,胸口上有热气腾腾的“汤碗”标志;一路可见明清风格的城门、牌楼,“祥盛堆栈”是这里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证明户部巷很早前就商贸发达;另一头的巷口两座石狮矗立,上方是著名书法家陈义经用泰山石刻风格题写的“汉味早点第一巷”。 提示:乘11、14、15、16、18、19、43、515、521、529、530、576、578、539、717、514、542、554、573、607、804路至中华路下车可达户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