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包节怎样过云南傣族的传统节日
云南傣族的节日
丢包是傣族节庆期间举行的一项活动,用约16厘米见方的布袋盛满棉花子或其他粒状物,一条l~1.3米长的布带垂在一角,男女各若十人立在场地两边互相对掷,接不到包者受罚。这种活动往往又成为男女青年寻爱寄情的极好机会。 花包,西双版纳傣族称为“麻管”,由傣族少女用各色花布和丝钱精心缝制。包形如菱,大小如橘,内填棉子,四个角上各缀一缕丝钱,正中有一条供人握而抛的提绳,外观极美。每年过傣历年(泼水节)时,未婚男女,自动在赶摆场上云集,相互抛掷花包,以包为媒,寻找意中人。   史志有记载:“丢包为沿游戏之一,亦为促成婚姻媒介,来场者均未字女郎 …… ”。年节来临前夕,傣家少女,相互邀约缝制花包。有的少女,还会将心爱的小巧饰物缝在包骨,备赠中意的郎君。   从前的丢包活动,由当地土司主持。参加丢包的男女,穿戴一新,由“乃少”(少女头领)、“乃冒”(伙子头领)带队在丢包场云集,各在一方相互抛掷,接住花包者,可得一份赏钱或一份鲜花。公子、王孙借机选美,使丢包活动具有娱乐求爱性质。   如今的丢包活动,是欢度新年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参加活动的人,仍然是未婚青年男女。欲寻伴侣的姑娘、伙子,在芳草地上分别列阵,经过短暂的观察,姑娘们首先一字儿排开,手握花包提绳,将花包甩得滴滴溜溜转,向伙子们作出开始丢包的暗示。在伙子们举目以待时,花包脱手而出,飞向伙子,让伙子争相抡接。然后,伙子又以同样的方法将花包掷向姑娘。接住花包者,欢欣鼓舞;接不住包者,便将一件礼物或一朵鲜花献给对方。   刚开始丢包时,大多随意抛掷,无固定目标。经几番试探以后,花包渐渐成为传情媒介,专门飞向自己中意的人。你丢我接,目标固定,说明双方已是心有灵犀。两人对丢一阵以后,便趁人不备之机,不约而同地退出丢包场所,到无人干扰的林间溪畔倾诉衷情。有情有意的男女会将包内缝有心爱饰物的花包挂在对方胸前,以花包求爱。菱形化包像月老那样,与人作媒,使一对有情男女成为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