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危险的设计我发现这条英国军舰舰艏安装了3门三联装重炮(口径
我发现这条英舰舰艏安装了3门三联装重炮(口径估计是406的),而且其中一门是指向后方的,只能侧面射击,而且没有尾炮. 问题:1.这种船万一遭到敌人追击,如何开火? 2. 那门指向后面的前主炮有何好处?火力射击范围太窄了.似乎高雄级和BROOKLYN级也是类似设计
呵呵,这都是《华盛顿条约》闹的。 先简单回答一下楼主的问题吧. 1.根据当时英国人和法国人(黎塞留级)的统计,海战中80%的有效炮击都是由前主炮完成的,于是他们认为,如果把主炮都放在前甲板,一可以加大火力密度,二可以减小炮塔被弹面积,三可以节省重量,四可以重点加强前甲板的防护强度. 另外,当时的海战强调夺取T字头阵列,以同时发扬前后主炮的火力.有"远见"的英国人认为,万一在海战中,英国军舰被迫处在T字直阵列的位置,主炮全放在正面,火力也差不了多少. 至于对尾部的防护,英国人认为,如果对手是战列舰,那么在抢占阵列的机动中,英国战列舰的设计始终可以让前主炮发威.而如果对手是巡洋舰或驱逐舰,尾部的副炮就足以对付了.而且战列舰的装甲也不是巡洋舰或驱逐舰能对付得了的. 2.那门指向后面的主炮,射角只有向两舷各50度,不能向前后射击(英国人当时有相应的角度闭锁机构).由于为了配平重量,舰桥比较靠后,所以舰桥和C炮塔之间的距离比较大,C炮塔可以向后回转,图上大概是在检修. 以下是关于这艘危险战列舰的资料. 1921年11月,海军裁军会议在华盛顿召开,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确定英美日意法海军主力舰(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吨位比例为5:5:3:1.75:1.75,各国在10年内不得新造主力战舰。但是在讨论应该废弃哪些军舰的问题上,日本代表横插一杠,借口日本小学为装有410毫米主炮的“陆奥”号战列舰的建造捐款,一旦废弃无法向国民交代为由,拒绝废弃“陆奥”号战列舰。最后妥协的结果是,条约战列舰主炮最大口经增加到16英寸,日本可以保留“陆奥”号战列舰;而美国则完成未完工的3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中的2艘;英国则能够在条约规定的吨数内建造一级安装16英寸主炮的战列舰,而不受条约中10年内不得建造战列舰的规定的约束。根据这一协议,英国建造的第一级条约型战列舰纳尔逊诞生了。 1922年11月28日,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纳尔逊”号和“罗德尼”号分别在纽卡斯尔的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船厂和伯肯黑德的开末尔-来尔德船厂开工,两舰分别于1925年9月3日和1925年11月7日下水,并分别以18、19世界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和罗德尼命名。1927年9月10日,“纳尔逊”号完工,同年11月10日,“罗德尼”号完工。 尽管纳尔迅级3座主炮前置的设计当时被讥为“世界上最大的浅水重炮艇”,但优点十分突出:可以大大缩短主装甲带长度,节省出的排水可以运用到其他需要加强防护的地方。同时,多连装的炮塔本身也能很好的节省排水量。但同时,缺点也很明确:射界不利于火力发扬,尤其是C炮塔;若一座炮塔被击中可能会波及到其他炮塔造成火力丧失。 纳尔逊级的主尺度和排水量较以往的英国战列舰有所加大(比胡德级战列巡洋舰要小),但仍然是完全遵照条约规定(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设计建造的,舰体全长216.4米,水线长约212米,宽32.3米,设计吃水9.1米,通常吃水8.5米,满载吃水约10米。标准排水量33950吨,满载排水量38000吨。 纳尔逊的上级建筑配置在战列舰中相当少见,3座三联装MK.I型406毫米主炮全部配置在舰桥之前,A、C两炮塔安装在上甲板上,而B炮塔聚集在一起呈金字塔形排列,正常情况下,所有火炮全部指向舰艏方向。为了配平重量,炮塔重量稍靠舯部,而舰桥则位于舯部靠后的位置,舰桥之后则分别是烟囱和后桅。而锅炉舱和轮机舱也集中配置在舰体后部。这种集中配置的方式便于安排个部位的装甲,同时,火炮/弹药库和机舱需要加强防护的要害部位集中配置,可以有效减小主装甲带最后的几个部位的长度,这样可以用较少的重量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但是主炮集中配置也带来了不少问题,首先,沉重的主炮炮塔和弹药库防护装甲的集中配置会带来重量陪平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将炮塔适当后移来解决;其次,主炮的射界会受到影响,A、B两艘炮塔射界大约200度,舰船后部相当大的一块区域属于射击死角,而C炮塔由于不能超越B炮塔射击,射角只有向两舷各50度,不能向前射击,这样前向火力也不能完全发挥,后来采用这种集中配置炮塔方式的法国敦刻尔克级和黎塞留级战列舰则采用了阶梯配置的两座四联装炮塔,解决了向前方发扬火力的问题,但后部的死角问题依然存在。第三,集中配置的炮塔,很容易因为其中一座炮塔被命中而引发连锁反应,有造成战舰因为一次打击而失去所有主炮火力的危险。英国在纳尔逊级上使用这种主炮完全“堆在一起”的配置方式,显然是为了在条约规定的排水量之内,能够尽可能加强防护并安装更沉重的大口径主炮而采取的一种尝试,但显然不够成功,以后的英国战列舰再没有采取过类似的配置方案。 主炮安装了新研制的MK.L型406毫米45倍径舰炮,采用三联装炮塔,也是英国战列舰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采用三联装炮塔,同时也是英国最后一次采用钢筋缠绕法加固身管的火炮。这种火炮和炮塔最初是为G3型战列巡洋舰设计和订购的,在G3计划因华盛顿海军条约取消时,这些炮塔的定单已经下达到厂家,为了避免浪费资源,于是英国海军重新修订了对这些炮塔的要求,稍稍缩小了炮塔的尺寸和重量,使之能够安装在新建的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上。纳尔逊级的6座双联装152毫米MK.XXLL副炮,最初也是为G3型战列巡洋舰设计的。MK.XXLL的转速和射速很快就不能适应对3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型飞机作战感的需要了,由于不能连续射击,导致防空作战的实际效率大大下降。 该级舰还装有6座单管MK.VLLL型120毫米高平两用炮,分别安装在舰桥、烟囱两侧和舰尾,这些火炮仰角达90度,采用整装弹药,射速达每分钟8到12发,这6门大口径高炮实际上是纳尔逊级中远程防空火力的中坚。另外舰上还装有8门单管40毫米MK.VLLL型乒乓炮,作为防空机关炮,用于中近程防空。另外,水线下还安装了两具620毫米鱼雷发射管。 纳尔逊级牺牲了动力和机动性。舰上共安装8台蒸汽过热器的海军部型3鼓水管燃油锅炉,单位压力260/平方英寸;装两台布朗-寇蒂斯单级齿轮减速蒸汽轮机,总功率45000 马力。推进方式也被改为双轴双浆推进,设计最高航速为23节。 纳尔逊级战列舰在服役后经过了多次改装,1932年到1933年,两舰对舰桥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为了增强防空火力,在烟囱两侧又各增加了一座八联装乒乓炮,同时拆除了鱼雷测距仪,但是鱼雷发射管仍然保留。1937年到1938年,两舰又加强了防护,并在舰桥后方加装了两挺四联装12.7毫米高射机枪。在二战期间,两艘战列舰进行了不同的改造,“纳尔逊”号保留了120毫米高平两用炮,但是拆除了所有乒乓炮,代之以更为有效的4座四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射机关炮——这种高炮的性能在太平洋防空作战中被美军证实强于英制40毫米乒乓,并且,为了增强近程防空火力,“纳尔逊”号加装了5座双联装和55门单管厄利孔20毫米机关炮,而“罗德尼”号则拆除了所有120毫米高平两用炮,安装了4座双联装102毫米高平两用炮,全部单管乒乓炮均被拆除,而八联装乒乓炮则增加到6座,同时“罗德尼”号也加装了20毫米厄利孔高炮,但都是单管型,数量达61门。1939年底还在主炮炮塔上安装过防空火箭,但是不久就拆除了。 1931年11月4日,“纳尔逊”号在入港时被德国潜艇U-31布设的一 枚磁性水雷炸伤,73人负伤,舰底右舷多处破损,扬弹机也被震坏。在港内进行了临时抢修后“纳尔逊”号勉强蹒跚破行到普次茅斯接受入坞检修和改造。1940年9月,刚刚结束维修的“纳尔逊”号参加了挪威战役,但是没有什么建树。同年11月,又参加了搜索德国水面袭击舰“舍尔上将”号的行动,但是仍然一无所获。1941年3月,“纳尔逊”号与参与了支援登陆突袭挪威纳尔维克附近德军设施的行动,并取得成功。同年,“纳尔逊”号被调往地中海,8月参加“坚实”护航战役,担任远距离支援;9月又参加了“长矛”护航战役,9月27日在行动中被意大利鱼雷机击伤。在进行维修后,1942年8月又作为内维尔中将的旗舰参加了“台柱”护航战役;同年11月参加了在法属北非登陆的“火炬”行动。1943年7月,“纳尔逊”号参加了在西西里登陆的行动,担任火力支援;8月炮击意大利西南部的卡拉布力亚;9月参加掩护在意大利南部萨勒诺的登陆行动。1943年9月29日,代表盟军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和代表意大利的巴多格里奥元帅在“纳尔逊”号上签署了意大利投降的协定。1944年6月,“纳尔逊”号又参加了规模空前的诺曼底登陆战。在欧洲战局已定的情况下,“纳尔逊”号被调往印度洋参加对日作战,但是1945年的印度洋海区已经没有多少仗可打了,1945年8月到9月,“纳尔逊”号参加了在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受降行动。 姊妹舰“罗德尼”号更为驰名,1940年它与“纳尔逊”号一起参加挪威战役和围捕“舍尔上将”号的行动,1940年4月在挪威铋卑尔根附近被德国轰炸机炸伤。在“纳尔逊”号前往地中海作战时,“罗德尼”号在托维海军上将指挥下参加了围歼强大的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的行动。战斗中,“罗德尼”号对已经丧失有效还击能力的“俾斯麦”号发射了380多发406毫米炮弹。次后不久,“罗德尼”号也前往地中海,同“纳尔逊”号一起担任前往马耳他的护航队的护航任务,参加了“长矛”、“台柱”两次大规模护航作战。1942年底到1944年中,又与“纳尔逊”号一 起参加了北非登陆、西西里登陆、炮击卡拉布里亚、支援盟军登陆意大利本土以及诺曼底登陆战役。 1945年战争结束后,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先后退出现役,“罗德尼”号1945年转入预备役,1946年除籍,1948年3月被出售解体。“纳尔逊”号则在1946年被改为训练舰,但是仅仅一年以后,它也被当作废铁卖掉。 找张模型图吧,细节更清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