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能解释一下各种闭锁方式的概念吗?比如枪机回转式、机头回转式、
比如枪机回转式、机头回转式、枪管偏移式、枪机偏移式、闭锁片偏移式、卡铁摆动式、枪机横动式、楔闩横动式、枪管回转式、机头偏移式、枪机摆动式、滚柱横动式、双臂杆回转式等
闭锁是枪机与枪管在发射时的连接方式,闭锁的目的是为了承受子弹发射时对弹底的压力.防止枪机过早后座.闭锁方式分为惯性闭锁和刚性闭锁.惯性闭锁是枪机与枪管在发射时没有机械连接,而通过枪机的质量的惯性作用来闭锁.有自由枪机式,半自由枪机,滚柱延迟式等类型.刚性闭锁是枪机通过一定的机构与枪管直接连接,然后通过一个开锁机构使枪机释放并后座的形式.有枪机回转式,枪管摆动式,卡铁摆动式,卡铁撑开式,斜锲式等类型. 闭锁的方式百花齐放,当然很多也只是昙花一现 1.枪机回转式闭锁 枪机上的闭锁突笋随枪机的旋转进入闭锁位置和闭锁支撑面扣合以承受膛压。 其中闭锁突笋在前头的叫前端闭锁,目前世界上自动步枪的主流闭锁方式就是这种,其原理为:闭锁时,枪机框推动枪机向前,机框上的螺旋面使枪机导柱绕枪机轴线旋转,并带动机头旋转,之后机头上的闭锁突笋随枪机的旋转进入闭锁位置和枪管尾端的闭锁支撑面扣合以承受膛压。 当然,还有直接利用外力旋转使枪机和枪管尾端扣合闭锁的方法,大部分旋转后拉式非自动步枪就是这种方法。 闭锁突笋在后端的叫做后端闭锁,英国李氏步枪是唯一采用这种闭锁方式的枪族,其回转式枪机的后部有两个与机匣壁内闭锁面配合的闭锁凸笋。由于是后端闭锁,所以退壳时只需要只要将枪机向后拉比弹壳稍长的距离就能退壳,使射速提高(李氏步枪正是靠着这种结构和较大的弹匣容量成为了当时实际射速最快的手拉步枪),不过这种闭锁方式也有缺点,就是没前端闭锁牢固,所以李氏步枪从一战到二战都是使用的膛压较低的步枪弹。 2.枪机偏移式闭锁 枪机在运动到最前位置时尾端抬起或落下,抵住机匣上的闭锁支撑面实现闭锁。 这种闭锁方式可靠性高、刚度好、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勤务性也比较好。但由于枪机单面受力以及开、闭锁时的碰撞,对连发射击精度会有一定的影响,且机匣要受到从枪机传来的力,所以机匣必须做的坚固,这样一来全枪质量就随之偏高。 使用这种自动方式的枪械有苏联SVT半自动步枪、苏联SKS半自动步枪、比利时FAL自动步枪、美国BAR自动步枪等 3.滚柱式闭锁方式 注意,这里的滚柱式闭锁方式是一种刚性闭锁结构,和G3上的滚柱延迟半自由式枪机的“闭而不锁”是不同的,两者不能混淆。 其原理为:枪机上的两个闭锁滚柱在闭锁时向外突出,卡在一个特定的位置承受膛压,而枪弹击发并出膛后,火药燃气向后推动枪机,滚柱挤进枪机,然后使枪机得以向后运动开锁。 滚柱式闭锁的特点是开锁动作非常平稳,震动小,对精度有利,但是结构较为复杂,对加工精度要求比较高,所以现在处于后继无枪的状态。 4.惯性闭锁 这种闭锁方式完全靠枪机的质量和复进簧的弹力闭锁,专门和自由式枪机“配套”使用,绝大部分冲锋枪就是这种闭锁方式。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但是承受的膛压不能太高,所以只适合发射威力较小的子弹,如果要用它安全的发射威力较大的子弹就必须使枪机做的非常重,这样是得不偿失的,所以也只有冲锋枪等小威力枪械在用它。 5.枪管摆动式闭锁(勃朗宁式闭锁机构) 这是一种专用于手枪的闭锁方式,由于是勃朗宁的首创,所以又称为勃朗宁式闭锁机构 其动作原理为:枪管和套筒用某种结构卡住实现闭锁,枪弹击发后枪管和套筒共同后退一段距离时枪管被某种装置限制住而向下摆动使卡住的结构分离而开锁。然后枪管和套筒分离,由套筒完成抛壳、复进等一系列动作。 6.闭锁片式闭锁 这种闭锁方式的原理是:两片闭锁片像企鹅翅膀那样向左右张开,抵住机匣内侧的闭锁支撑面实现闭锁。 苏联DP轻机枪和德国G43步枪就是这种闭锁方式。这个结构的机匣左右两壁都要坚固,会增加重量,而伸出的闭锁片又比较脆弱,不够坚固,加上结构复杂,现在已经被淘汰了。 7.肘节式闭锁方式 这种闭锁方式是鲁格P08手枪特有的。枪机的后面有一个肘节机构,伸直时能抵住枪机承受火药燃气压力实现闭锁,而开锁时枪机先带动肘节结构后退,然后肘节撞到一个开锁斜面上后向上弯曲开锁,之后枪机继续向后推动肘节机构使其折叠让枪机完全开锁。 8.闭锁块移动式 这种闭锁方式的特点是闭锁时伸出像锁舌一样的东西卡住枪机,开锁时再收回,由于和闭锁片式缺点差不多,也在淘汰之列,日本十一年式轻机枪使用这种闭锁方式 9.枪机起落式闭锁 这种枪前推装弹杠杆时,枪机下降露出弹膛,射手可以取出空弹壳再装一发新的,再拉回杠杆,枪机再上升封闭弹膛实现闭锁,英国的马蒂尼-亨利步枪是这种闭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