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看待会计类教科书?很久没来了。这两天来,看到许多提问,问的
很久没来了。 这两天来,看到许多提问,问的不是哪一个具体处理或问题讨论,而是诸如“制造业怎样核算成本”、“备用金的账务处理”…… 回答这样的提问,需要写书。 教科书除了上学时用,平时大家有看会计教科书的吗?还是只看会计制度或税法? 谢谢回答。
忙!占地。。。。。。。。。。 占地不答也不行啊,豁出去了,答! 书以前看,现在也看,但看的书不一样,看书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 以前看书是从基本的会计学原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开始,多是教科书,目的是为了掌握理论,看的也仔细,是系统地学习。 再后来,就不看教科书了,主要是看会计制度、准则、税收政策法规,以及会计相关知识方面的书。但多是浏览,有时是经常浏览,比如对会计制度和准则就是,也是化整为零的一种方式。在碰到具体问题时再凭印象去翻书。 总起来讲,书是离不开的,特别是现在,无论会计制度,还是税法政策,都在不断的变化,新的东西出来后,至少要过目一下。 遇到问题,也最好先去自己动手找资料、看书,得到的解释也最详尽的,而且在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时,往往会同时也解决了其他方面的问题。 对于初学会计的人来讲,入门的书并不多,也不难,但一定要学会、看懂,更多的知识需要通过在工作中主动学习。 ———————————————————————————— 再说两句: 我看楼主的意思很清楚,这个提问的本身并不是反对提问,或通过任何其他途径的学习,否则大家来这里为何?! 学习的途径当然包括向别人请教,请教他人的过程本身也是对问题的思考,而如果提问题不经过大脑,那可能会贻笑大方。 遇到问题之前,如果自己先独立思考,即使解决不了问题,也可以使自己的提问更加具体,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对别人解答的理解。如果不知道目的地如何走,假如手边有地图那建议你最好先看看地图,然后再找人,这是一样的道理。 因为时间关系或其他原因,来不及自己翻阅资料而向别人提问,和问题本身是否有质量是两个方面的问题,勿要混为一谈。你可以问洗手间在什么地方,但最好不要问怎么方便。 提高自己的最根本途径是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和思考,相对而言,别人的解惑释疑还是起辅助作用。别人的解释可以对你有帮助,甚至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前提是你必须有相适应的基础,有思考能力,所提问的问题应该首先能称的上是个问题。 并不是说复杂的、有难度的问题才是问题,每个人都需要先入门,然后再提高,问题的简易当然也不一样。 也应该注意到,爱问的解答有其局限性,即使是问题,但由于问题过于庞大,相信没人给你写论文,不如自己先学习相关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的提问,效果会更好。 俗话说的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只问不学,或只教不学恐怕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