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亭醉月瑶觞举"怎么解释?闲亭醉月瑶觞举画榭逸风泼墨吟这两句怎
闲亭醉月瑶觞举 榭逸风泼墨吟 这两句怎么解释? "泼墨吟"可否对"瑶觞举"?搞不懂. 出句:闲亭醉月瑶觞举 【海上逍遥生】 对句:胜日寻芳玉漏催 【履端 扬尘】 这对好像不错 出句:闲亭醉月瑶觞举 【海上逍遥生】 对句:野寺闻钟竹杖停 【玉玲珑】 这对最贴切! 出句: 闲亭醉月瑶觞举 [海上逍遥生] 对句:御苑拈花玉袖飘 [红袖暗生香] 此对也好,只是玉和瑶是否合掌了?
偶回爱问看到这题,对于选句的解释草草几笔~~ 出句中“瑶觞举”出自全宋词 王子容 之《满庭芳》: 蓬海移春,卿云约月,庆传王母骖鸾。九仙福地,不减玉龟山。况是莱儿绣斧,都衬得、彩舞斓斑。瑶觞举,平反一笑,功行足三千。木天。来瑞节,行封两国,宫锦蝉联。更孙枝满座,兰畹芝田。中诏肩舆上殿,称万寿,椒掖欢颜。黄钟数,从新九九,巧历演长年。 此出句因在中秋联欢活动,信手出此意境诗联,其意境为把酒赏月言欢的景象; 小生每次选句都会反复斟酌推敲,仔细看几遍,一则学习欣赏,二则选符合自己理想状态的对句,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于学习交流沟通,看了每位联友的对句,很多都很喜欢,为何选此句原因有二: 一、对句的内容和出句相关,飘逸~ 二、对于泼墨的二字小生也犹豫过,对于很多人而言,会觉得词性不对;其实在这里,小生仔细斟酌了半天,有个吟字,说明画已经画好了,泼墨是种技法,可隐喻为,小生本丹青之人,对于欣赏画而言,可用吟赏二字,范增先生曾有本著作为《吟赏丹青》,这样的例子很多~~作为对联本身而言,有工对和宽对之分,故小生认为此对句是宽对,是可以相对的~~ 还有很对的对句很不错, 出句:闲亭醉月瑶觞举【海上逍遥生】 对句:野鹤鸣风阆苑空【呼噜噜~~~~】 出句: 闲亭醉月瑶觞举 [海上逍遥生] 对句:御苑拈花玉袖飘 [红袖暗生香] 出句:闲亭醉月瑶觞举 【海上逍遥生】 对句:蓬荜生辉瀚墨香 【天涯搏浪子】 小生私下很欣赏的是天涯浪子兄的那句:“蓬荜生辉瀚墨香”! 为何?因为浪子兄之蓬荜生辉用的妙、讨巧!然和浪子兄在爱问相识很久,彼此间对答太多了,已经不在意是否自己的成为最佳答案~~爱问很多老友都知道小生有个毛病,选句时候,尽量照顾新人,小生离开爱问很久,不认得古道热肠大师,在二者对句斟酌上,最终取了古道兄的~~ 对于玲珑学姐的那句:“野寺闻钟竹杖停” 很欣赏,对的相当工稳~~然在意境上和小生出句意境上有些隔了,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若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之间互相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上好的联~~ 上联小生用了:“闲,醉,瑶觞”,都是说明出句意境是一群人或一个人在很高兴的在把酒赏月,一幅很闲情雅致的画面,尤其用了“瑶觞”这样一个华丽的辞藻,可见的出其中有一种曲水流觞的闲逸气氛,下联玲珑学姐用了“野,闻,竹杖”;是一幅人行走在山中,忽然听到古刹传来晚钟声,停下来若有所思,很静的景致,犹如在悟禅机的感觉,(这是小生私下揣摩的玲珑学姐的意境),故小生私下揣摩后,觉得和出句在意境气氛上不是很相溶,故把最后的取舍留在中秋时分吟诗赏画对酒言欢的意境上了~~ 选一副自己喜欢的联是综合的看,对联有六大要素: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注:也有称作四大要素的: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不单单看是不是工对,平仄等基本的联律问题,在这上,玲珑学姐的功力小生是明白的,不容质疑的,也是小生欣赏的,故在小生另一出句中, 出句: 赊来晓镜冰清气 【海上逍遥生】 对句: 偷得寒梅玉洁魂 【玉玲珑】 小生选了玲珑学姐的,信手一个“偷来”二字,用的极其到位!~ 感谢楼上的深山博客大师的解释,对于词性的分析很见功底,欣赏大师的现代文学水平,但不欣赏大师在评中的部分留言~小生私下以为,联理是很复杂的,要完全搞懂非一日之寒也~~小生以前在其他联坛曾遇到一个联友,他认为的联律几大要素中的平仄相谐,就是上联平仄和下联的平仄必须字字相对,一点不容通融,即上联用平处,下联必须用仄,这也是小生闻所未闻的,小生也费了好半天的时间来解答这个联律基本问题;在爱问联坛对于词性的解释,小生以前讲解和转贴过很多联理这方面的帖子,如以前小生的逍遥十帖及最近天涯浪子兄的一篇帖子等等,小生偷懒就再转一篇,大师有空再看看~~ 楼上随风掌门和都督的解释,小生是认可的!~ 楼上评中对于盗版的问题,小生刚看了,感谢时差兄转来的地址,在网上转载小生出句的地方太多了,呵呵,随他去吧,~~ 楼上顺子的解释,小生一笑,本小生信手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但能李商隐、白居易、林则徐等历代诗碑在一起的,也很幸运的了,尤其又和杨贵妃娘娘沾上点关系,呵呵~~ 感谢无边风月兄用这样的方法来探讨联理很喜欢,因小生厌恶于这里的级别称号,基本不大在爱问这里作答了,今见小生所选句有些商榷之处,就草草几笔简述一下选联的思想经过,不知这样的解释风月兄是否满意?~~ 深深一揖了~~ 转帖: 工对与宽对在“词性相当”要素中是个相对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名词中的工对与宽对   名词可分为很多小类,以下这种划分称为“义类”,通常说的工对即指义类相对:   天文类:月、曰、云、星、雪、风、雨、雾、霞、雷等;   地理类:峰、山、谷、壑、江、湖、海、田、岭、原等;   时令类:晓、时、夜、晨、春、夏、秋、冬、早、晚等;   动物类:马、牛、羊、鸟、鱼、犬、鹿、猴、鸡、虫等;   植物类:松、桃、林、桂、菜、竹、花、草、柏、李等;   文学类:诗、词、歌、赋、篇、章、诏、檄、书、联等;   人伦类:父、母、兄、弟、姐、妹、舅、婶、侄、孙等;   身体类:眼、耳、鼻、舌、口、手、腰、脚、肩、背等;   宫室类:房、廊、亭、榭、庙、寺、宫、殿、斋、闺等;   服饰类:帽、领、袖、鞋、衫、裤、袜、巾、玉、佩等;   器用类:笔、墨、纸、砚、剑、锄、刀、勺、钩、筷等;   ……   例:   荷老尚余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菊,雨-霜,属于义类相对。   春观鱼变   秋听鹿鸣   春-秋,鱼-鹿,义类相对。   实际写作中,不能局限于义类相对,“工对”和“对仗工整”并不是一回事。片面追求这种死板的工对,会束缚写作者的思想。因此初学者特别需要注意,不能看见“春”,立即对个“秋”,看见“多”,只会对个“少”。这种生搬硬套的做法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单个字词对仗工整了,却造成了内容不相关的大问题。这是网络即兴对联常见的毛病。比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两河秋波朝北动。这种一个字一个字生硬对仗、不顾联句是否通顺的做法,是万万不可的。有的朋友会提出:“无情对”难道不是这样吗?须知,无情对也必须有通畅而不生涩的完整意义。无情对的知识将在以后讨论。   这里再指出部分初学者易犯的一个毛病:将一些固定词组拆开后随意放在上下联中,错误地认为这是一种对仗,如上面病例中的“流动”,就因此造成联句的不通顺。因为前句“流向东”是通顺的,而“动朝北”却费解了。词组拆开分别放在上下联中,是称为“嵌字格”的一种技巧,但必须嵌得通顺自然,所谓“天衣无缝”。   名词的宽对指不同义类的对应。例:   桂下诗朋满   杯中玉月圆   此联中,“桂”对“杯”,植物对器用;“诗”对“玉”,文学对服饰;“朋”对“月”,人伦对天文。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李白)   此联中,“树”对“溪”植物对地理;“鹿”对“钟”,动物对器用。   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曰挂铜钲(苏轼)   此联中,“岭”对“树”,地理对植物;“帽”对“钲”,服饰对器用。 二、特定条件下不同词性的宽对   五味:苦辣酸甜咸 等,兼具名词和形容词属性;   五行:金木水火土 等,名词;   五色:泛指所有的颜色词,兼具名词和形容词属性;   五方:东南西北中,上下前后左右 等,属名词的一类;   形状:大小长短圆方 等,兼具形容词、名词、副词等多种属性。   时令:春夏秋冬 等。   数词:自成一类(平声:空零无孤独奇一壹双重三仨七柒八捌十拾千群多全诸余分强长约;仄声:半二贰偶两俩四肆五伍六陆九玖廿卅百万亿兆寡少满片总整次亚仲倍点尽短)   ……等等。   (“五味、五色、五方”等是古代对这些类别词汇的泛称。)   以上这些类别的词汇,一般情况应各自相对。但是如果某一类词在对联的一边出现两个以上时,另一边可以在相同位置用另一类词来对应。例:   南拳北腿   短剑长枪(南北 方位名词,短长 形容词)   七零八落   东倒西歪(七八 数词,东西方位名词)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归去来(动词)对诗书画(名词),显得十分特异。(典出清代著名书画家郑燮。诗、画、书号称“三绝”,“扬州八怪”之一,后辞官归里。)   黄头发蓝眼睛红嘴白牙说相声   西洋人东方话南腔北调学对联(上联五色形容词,下联五方名词)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上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愿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内变土木金爻卦象水面偏能用火攻   成都武侯祠联。下联用“五方、五行”对上联的数字。虽为宽对,但依然十分工整。 甚至还可以“虚对实”:   想吾生竭力经营无非是之乎者也   问此去何等快乐不管他柴米油盐   旧时书生自挽。之乎者也 对 柴米油盐,一虚一实,在此联中对比鲜明,妙趣横生,寓意深刻。   这种特定条件下的对仗形式在名词的各义类之间也普遍存在。例:   只因柴米油盐事   遂作东西南北人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柴米油盐”、“东西南北”、“韩赵魏”、“勾股弦”都是名词大类中的小类,如果不是因为同时出现多个,柴对东,韩对勾这样的单独对应是很难出现的。 三、词组结构和句式结构中的工对与宽对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下面对第一讲中列举的词组构成作进一步的分析。   主谓:面熟、性急(名词+形容词)地震、祖传(名词+动词)你来、我往(代词+动词)    春风得意(再分:春-风 偏正,得-意 动宾)鸟兽飞腾(鸟-兽、飞-腾并列)   并列:声音、朋友(名词性,名+名)飞腾、歌唱(动词性,动+动)甘苦、好歹(形容词性,形+形)    山欢水笑(整体为形容词性,再分:山-欢、水-笑均为主谓)红男绿女(整体名词,红-男、绿-女偏正)    山明水秀(整体为形容词性,再分:山-明、水-秀均为主谓。和 山欢水笑 的不同点:欢、笑为动词,明、秀为形容词)   偏正:铁路、春风(名词性,名+名)晴空、丽日(名词性,形+名)狂欢、微笑(兼具动词和名词属性)雪白、桃红(形容词性,名+形)    炎黄子孙(名词性,炎-黄、子-孙并列)艰苦创业(动词性,艰-苦 并列,创-业 动宾)   动宾:司令、革命(动词+名词)联系实际(联-系 并列或动宾,实-际 名词性偏正)   述补:鼓足、提高(动词+形容词)好得很(形+助+副)交代清楚(交-代 并列,清-楚 并列)   例: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   丽曰和春风 同为偏正结构词组,属于工对;但是 春对丽 是名词对形容词,这种词组结构内的宽对是允许的。   言论文章放之四海皆准   丰功伟业长与曰月同光   此例中“放之四海”与“长与曰月”也能勉强作为宽对来看待。这里主要讨论前四个字的对仗,言论、文章是名词+名词的并列结构,丰功、伟业是形容词+名词的偏正结构,但是 言论文章、丰功伟业 同为并列结构,在这样的对仗中,丰对言,伟对文 的不同词性对仗是允许的(或者说可以被忽略)。然而 丰功 对 言论 单独出现时,因结构、词性的不同,通常被认为对仗不工。但因两者同为名词性词组,当它们组合在其他相同的句式结构中时,可以作为宽对来看待。例: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方尔谦(代小凤仙撰联)挽蔡锷联。英雄 对 短命就是上面讨论的这种宽对。其中“英雄”是“形+形”构成的名词性并列词组。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主席的这个著名的题词是个典型的宽对例子。有人认为这不是对联,因为一是“上平下仄”,二是每个词甚至每个字都不同词性。但从另外的角度分析,它仍然能算得上是对联。原因:一、上平下仄并非绝对不可以,古今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二、整体句式结构是相同的,都是状语+动词结构;三、天天(名词)、好好(形容词)这样的叠字词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并列结构。类似的例子:   四面荒芜权向此间来坐坐   一肩行李果缘何处去匆匆   江苏南京雨花台楹联。匆匆形容词,坐坐动词。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个例子稍有不同,“处”和“年”单独看词性是不同,但是“处”连用为“处处”时,已经名词化,表示“每一个地方”,和“年年”(每一年)的词性是相同的。(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复字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