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条件的要求请问无公害农产品对种植条件有那些具体的
请问农产品对种植条件有那些具体的要求?我希望知道白菜、西红柿、豌豆、黄瓜等蔬菜的无公害种植技术及种植条件的要求,希望得到大家具体的详细的指点,如要求怎么样的温度,要求什么样的土壤,要求怎么样进行施肥,怎么样进行管理.先谢谢大家了.
(一)、无公害蔬菜概念及其生产重要性 1、无公害蔬菜的概念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品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有关部门认证并允许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蔬菜。这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有公害蔬菜而言,这一概念不包括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的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两级)和与国际接轨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安全、优质食品。 要准确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必须把握以下6个方面: 1)、蔬菜产地环境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所谓产地环境是指影响蔬菜生长发育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农业用地、用水、大气、生物等。蔬菜的品质和产量是与环境息息相关的。环境条件符合蔬菜生长发育要求,蔬菜产量和品质就高,就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就能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菜农经济效益就高。环境条件不符合蔬菜生长发育特性,其品质和产量就低,就不能满足人们需要,进而种菜效益就差。若产地环境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所生产的蔬菜就会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等物质,将会被国家强制禁止上市甚至销毁。一般蔬菜基地要求连片,露地栽培面积不少于150亩,日光温室不少于50栋,设施栽培面积不少于100亩。这样才便于控制产地环境。 2)、蔬菜的生产过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这里要求蔬菜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从栽种到管理、从收获到初加工全程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合理使用肥料、农药、灌溉用水等农业投入品。 3)、蔬菜品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蔬菜的品质是其内在质量,合格的蔬菜品质是生产的必然要求,是人们追求的根本目的,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身心健康,目前蔬菜品质十分严峻,一方面是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加剧、产地环境污染严重;另一方面是农业投入品使用不科学,化肥、农药使用不规范,两者共同作用,致使蔬菜品质下降,不仅影响了其市场竞争力,甚至造成人畜急性或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4)、必须经有认证权的行政部门认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规定,一是产地环境认定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认定工作;二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由申请人(即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或规范操作,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现场检查;三是蔬菜品质检测由有资质的部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四是由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并公告后颁发《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该证书有效期为3年。 5)、允许使用无公害蔬菜标志。无公害蔬菜标志可以在证书规定的产品、包装、标签、广告、说明书上使用并且受工商和商标法保护。所获标志仅限在认证的品种、数量等一定范围内使用。如有伪造、冒用、转让、买卖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证书、产品认证证书和标志的,则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并可处以违法所得1至3倍罚款(最高限罚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对于产地被污染或产地环境没达标的,使用农业投入品不符合标准的,擅自扩大无公害蔬菜产地范围的,省农业厅可以给予警告并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正的则撤销其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证书。 6)、蔬菜产品必须是未经加工的或只是初加工的蔬菜。这是为了保证蔬菜原有的风味品质和营养,是无公害蔬菜的本质要求。为了耐贮藏、好运输、便于交易,也可以初加工和包装。例如脱水、分级、包装等。 2、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要性 1)、维护消费者权益。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纤维素和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国务院已把人均年消费120公斤蔬菜作为我国人民生活进入小康社会的标准之一,而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发展无公害蔬菜,优化居民食物结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2002年8月19日)指出,目前“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产地环境污染,致使一些“菜篮子”产品的药物残留及有害物质超标,在加工和流通过程中,由于包装、储藏、运输等设施落后和管理不善,造成有的“菜篮子”产品污染。如《妇女生活》2002.6其载: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23个大城市市场上的蔬菜抽查结果表明,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菜”高达47.5%;又如新华社同期报导,抽查181种蔬菜有86种农药残留超过国家标准;广州连续五周对市场蔬菜152个样品检测,农药超标达93个,占总样的61.2%;陕西省农业环保站2000年在西安、咸阳、渭南蔬菜地抽样检测有害残留物超标率36.4%,最大超标值2.5倍,他们在西安检测4个市场,亚硝酸盐超标42.9%(最多超标4.2倍),有机磷检出率14.3%。我站在汉滨6乡30村180个点,三年定点取样测定,重金属综合超标率达50%;30个点位三年桑叶氟含量由百万分22.52上升到52.82,极值达到1127.8ppm,超过养蚕30ppm的允许上限;蜀河流域土壤、水稻、小麦中的汞、铜连续三年超标。 为了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杜绝残留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及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农业部于2002年7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国家和省上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性文件,要求从农田到餐桌的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以保证广大群众吃上“放心菜、放心肉”。 2)、提高蔬菜质量和竞争力。由于无公害蔬菜是在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农业投入品等方面进行了严格控制和管理,其品质有了根本性保证。人民群众在蔬菜数量满足之后向质量安全卫生转变是必然要求。而且我们发展蔬菜的根本目的是增加收入,高质量的蔬菜必然符合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则。如果我们蔬菜质量上不去,不仅出不了国门打入国际市场(据有关材料说,日本原来进口我国蔬菜化验检测指标为17项,目前已增加到47项指标),而且国内市场也将要实行市场准入制(即检验检测指标不合格者禁止进入专营或批发市场销售)、追溯制(从蔬菜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承诺制(即生产者向经营者、经营者向消费者就其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做出承诺)。 3)、保护生态环境。由于无公害蔬菜对于土壤、灌溉水、大气、生物及蔬菜投入品等均有严格的标准,任何一项超标都可能造成生态环境污染或破坏,必须时常进行检测。因此,发展无公害蔬菜对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促进作用。例如以沼气为纽带的综合利用技术就可以把植物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三者连结成一个良性生物循环,三者相互利用、相互促进。蔬菜下脚料喂猪,猪粪经沼气池产生沼肥和沼气,沼气可为大棚供气肥,沼液为蔬菜供水肥。 4)、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蔬菜生产覆盖区域广、见效快、商品率高,比较效益好,是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同时,无公害蔬菜产业适应性强,转向快,一般不会造成重大失误。在我市,一般一个大棚年收入7000到8000元,拱棚年收入3000至4000元。而一旦被认证为“无公害”蔬菜,其价格一般要高出30-40%,甚至成倍的价格也能好售。 5)、发展无公害蔬菜我市有独特优势。一是气候优势。我市地处南北过渡的北亚热带地区,拥有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4类气候特征,海拨从170米至2974米,冬季不冻、夏季光热水同步,春秋光照适宜,适宜各类蔬菜生产。二是群众有种蔬菜悠久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三是本地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由于全市境内工业和乡企发展相对落后,森林覆盖率较高,自然环境总体上是清洁、无公害的,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产地环境相对优越。四是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优粮、扩经、兴牧”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的战略决策及“月河流域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和市长负责制的“菜篮子工程”、月河川道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等都为全市无公害蔬菜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和氛围。五是新技术成熟。大棚、中棚、日光温室、微灌、滴灌、脱毒种苗、光解地膜、双层(多层)覆盖、沼气池配套等新技术在月河川道区均已示范成功。总之,发展无公害蔬菜是天时、地利、人和。 3、无公害蔬菜有关国际标准代号含义 1)、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 2)、ISO14000:环境管理和环境保证体系系列标准; 3)、GMP:良好操作规范; 4)、GAP:良好农业规范; 5)、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规范; 6)、IPM:病虫害综合治理规范。 (二)产地环境质量及相关标准 1、灌溉水质标准 用于无公害蔬菜灌溉的地面水、地下水和处理过的污水(废水),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否则不允许在蔬菜地使用。 表1、无公害蔬菜灌溉水质量指标(单位:毫克/升) 项 目 极限指标 项 目 极限指标 1 生物需氧量 ≤ 80 13 氟化物 ≤ 2.0 2 化学需氧量 ≤ 150 14 氰化物 ≤ 0.50 3 悬浮物 ≤ 100 15 石油类 ≤ 1.0 4 酸碱度 ≤ 5.5-8.5 16 挥发酚 ≤ 1.0 5 含盐量 ≤ 1000 17 苯 ≤ 2.5 6 氯化物 ≤ 250 18 三氯乙醛 ≤ 0.5 7 硫化物 ≤ 1.0 19 丙烯醛 ≤ 0.5 8 总汞 ≤ 0.001 20 硼 ≤ 2.0 9 总镉 ≤ 0.005 21 粪大肠菌群 ≤ 10000 10 总砷 ≤ 0.05 22 蛔虫卵数 ≤ 2 11 总铬Cr ≤ 0.10 23 水温 ≤ 35℃ 12 总铅 ≤ 0.10 2、土壤质量标准 用于种植无公害蔬菜的耕地必须符合表2要求;应尽量杜绝工业或乡镇企业不合标准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城镇排污、公路主干道的影响;同时防止农药和化肥、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等污染。 表2、无公害蔬菜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毫克/公斤 项 目 极 限 指 标 PH<6.5 PH6.5-7.5 PH>7.5 1 镉≤ 0.3 0.30 0.60 2 汞≤ 0.3 0.5 1.0 3 砷≤ 40 30 25 4 铜≤ 50 100 100 5 铅≤ 250 300 350 6 铬≤ 150 200 250 7 锌≤ 200 250 300 8 镍≤ 40 40 60 9 六六六≤ 0.05 0.05 1.0 10 DDT≤ 0.05 0.05 1.0 3、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是蔬菜在长期或短期接触的情况下,能正常生长发育并且不发生急性或慢性伤害、保证人畜等免遭危害的浓度标准,如表3。 表3、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污染物 作物敏感程度 生长季节平均浓度 日平均浓 度 任何一次浓度 农作物种类 二氧化硫 (毫克/立方米) 敏感作物 0.05 0.15 0.50 麦类、大豆、甜菜、芝麻、菠菜、青菜、白菜、莴苣、黄瓜、西葫芦、洋芋、苹果、梨、葡萄、苜蓿、三叶草、黑麦草、鸭茅 中等敏感作 物 0.08 0.25 0.70 水稻、玉米、高粱、棉花、烟草、番茄、茄子、胡萝卜、桃、李、杏、柑桔、樱桃 抗性作物 0.12 0.30 0.80 蚕豆、油菜、向日葵、甘兰、芋头、草莓 氟化物 (微克/dm.d) 敏感作物 1.0 5.0 / 麦类、花生、甘兰、菜豆、苹果、梨、桃、杏、李、葡萄、草莓、樱桃、桑、苜蓿、鸭茅 中等敏感作 物 2.0 10.0 / 水稻、玉米、高梁、大豆、白菜、芹菜、花椰菜、柑桔、三叶草 抗性作物 4.5 15.0 / 向日葵、棉花、茶、茴香、蕃茄、茄子、辣椒、洋芋 4、蔬菜卫生标准 蔬菜必须符合表4标准方能允许食用。 表4、蔬菜卫生标准(单位:毫克/公斤) 项 目 极限指标 项 目 极限指标 镉 ≤ 0.05 马拉硫磷 ≤ 不得检出 总砷 ≤ 0.5 对硫磷 ≤ 不得检出 总汞 ≤ 0.01 铅 ≤ 0.2 氟 ≤ 1.0 铬 ≤ 0.4 六六六 ≤ 0.2 锌 ≤ 5.0 DDT ≤ 0.1 苯并(a) ≤ 0.001 DDV ≤ 0.2 硝酸盐 ≤ 432 乐果 ≤ 1.0 亚硝酸盐 ≤ 7.8 (三)“三沼”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利用技术 沼气、沼液、沼渣“三沼”在无公害蔬菜栽培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沼气为大棚内升温补气增光。 沼气燃烧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散发出热量和光。这三者都是蔬菜生长必不可少的条件,通常施用二氧化碳气肥可使叶菜类增产40%,果菜类增产30%,一般大棚内特别是冬季生产中,二氧化碳浓度严重不足,最少时不到空气中含量的三成。利用人工燃放沼气补充二氧化碳气肥的时期是,叶菜在定植已经缓苗或定植一周后进行,茄果蔬菜在雌花着果、花期和座果初期进行。施放气肥一般每天一次,每次施放一小时,每日在日出后半小时进行。施放气肥可以用沼气灯10个以上或2个沼气灶。若长期阴雨或冬季大棚内因无光照导致棚内蔬菜黄化、徒长或落花落果,则可用沼气灯补光,一般一盏沼气灯的照明度相当于60至100瓦白炽电灯。 2、沼液沼渣在无公害蔬菜中的利用技术 人畜粪须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后,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都呈速效状态存在于沼液中,同时因池内微生物活动分解释放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生物激素等也存于沼液中,而且经过长期厌氧发酵,人畜粪便中的大肠秆菌、痢疾、结核菌、蛔虫卵、蚊蝇卵及作物病虫等都被窒息或沉淀。因此,沼液不仅是养猪、喂鸡的添加剂,而且是养分齐全、速效、无污染清洁有机肥料。沼液、沼渣可以作底肥基施,以增加肥力,改良土壤;可以作追肥用于蔬菜多生育阶段以代替化肥;沼液用作叶面追肥或用于蔬菜苗弱、苗嫩时,应加兑适量清水,直接施用应尽量采用渗灌、滴灌方式,直接施用时不应与蔬菜叶片和根接触以避免烧苗。一般曲流布料沼气池每次抽取2000斤沼液不会影响正常产气。 3、沼液防治蔬菜病虫技术 沼液除培肥地力、增强蔬菜抗病抗逆耐虫性以外,还可以直接杀死昆虫及其卵,防治一定的病害。 1)、防治蔬菜蚜虫、红蜘蛛、菜青虫。用正常使用40天以后的沼液原液加满背负式喷雾器一桶,再加50克洗衣粉(或少量杀虫剂)后亩喷三桶,防虫效果可达70%,防两次可达96%。应注意选晴天上午喷;喷后若遇雨应补喷。 2)、沼液防治瓜类枯萎病技术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亩施沼液或沼渣2000斤,瓜种用沼液浸种8小时后用清水冲净再催芽育苗,在苗床和移栽定植后及生长期喷20倍沼液5次左右即可控制瓜类枯萎病;若大田仍有个别植株发病,则用清沼液灌根2至三次就可救活病株。 (四)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 1、栽培主要新技术 1)、合理轮作与高温闷棚技术; 2)、商品化育苗技术,包括塑料软盘和组织培养育苗技术; 3)、嫁接防治土传病害和高产栽培技术; 4)、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5)、大棚菜病虫害防治仪和诱杀驱避技术; 6)、渗、滴、微系统及节水灌溉技术; 7)、新型适用农资材料的应用,如多功能复合膜、保温被、遮阳网、地热线及科学调控温、光、水、肥、气技术等。 2、病虫防治主要新技术 1)、农业防治技术。包括选用耐(抗)病虫的品种,种子和苗床及土壤处理,土壤深翻中耕,适期播种和调节播期规避病虫,培育壮苗和适期移栽,间作套种,深沟高畦,保护地栽培及科学合理灌水、施肥、用药。 2)、生物防治技术。包括施用植物源农药,生物农药,农用抗菌素,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等。 3)、物理防治技术。包括温汤浸种和变温处理种子及幼苗,沼液浸种,耕地的深翻、夏晒、冬冻,利用害虫的趋避性诱杀或驱赶,利用害虫的群集习性人工扑捉,用防虫网或塑料膜等阻隔或封闭病虫入侵,温室或大棚入口处设石灰、小灰隔离等。 4)、化学防治病虫技术。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 3、施肥主要新技术 1)、开展沼气综合利用以培肥改土防病虫。 2)、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协调水肥气温关系。 3)、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长效与短效结合、用地与养地结合。 4)、氮磷钾与微量元素配合,除铜在蔬菜上增产不明显外,硼、锌、锰、钼、铁和多元微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4、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 1)、狠抓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2)、抓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3)、在大中城市和蔬菜基地实行市场准入制和承诺制、追溯制。 4)、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农产品的违法行为,不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 5)、淘汰剧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生物农药。 6)、大力宣传和发展无公害生产技术,逐步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具体的栽培管理方法,因不同种类与品种而异,建议查阅相关参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