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式步枪的样子,以及详细资料!三八式步枪的样子,以及详细资料。
三八式步枪的样子,以及详细资料。要图
6.5MM友坂三八式步枪:口径6.5毫米,初速760米/秒,表尺射程2400米,是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定型生产。特点是枪机盖上有一防尘盖,随枪机前后进退,防止沙尘进入,所以又称“三八大盖”。日本在侵华前曾向中国出口。中国辽宁、太原等兵工厂也先后仿造。但因其威力不足而不受欢迎。该步枪的瞄准基线长,所以射击精度较好,加之日军射击准确,给中国军队造成不少伤亡。但该枪口径小,杀伤威力小,只要不命中要害,较易医治。 作业原理:旋转枪栓,毛瑟式前栓榫锁定,手动(Rotatingbolt,frontlug,boltaction)   弹匣容量:内藏式弹仓,5发   瞄准具:表尺照门,山字形准星   口径:6.5x50mmSR   枪管长度:79.7cm   枪重:3.95Kg.   相容性:三八式短铳、三八式骑铳、四四式骑铳。   制造厂:名古屋造兵厂   制造年代:1935年~1938年间   三八式步枪是由有(土反)(Arisaka)成章上校领导下,在东京小石川(Koishikawa)的炮兵工厂,由南部(Nambu)骐次郎少校设计完成。其设计改良自毛瑟步枪,但是其枪栓及节套均大为简化。其正式名称为三十八年式步兵铳。后来稍事更改,在1939年推出了九九式,最大的差异为改用7.7mm无底缘子弹,但基本设计仍然相同,是日本军队近四十年的主要步兵武器。   子弹为日本自行发展的6.5x50mm、半有边子弹,定型于明治30年,称为30年铳弹。其刺刀也是明治30年定型,称为30年式铳剑   三八式步枪在中国并不陌生,除了侵华日军使用之外,在清末民初便大量由日本进口,山西军人实习工厂并大量生产。抗日时期,也是敌后的中共游击队的主要武器。由于中共宣传游击队抗日的功绩,因此三八式也水涨船高,几乎达到神话的地步。   三八式的优点在于其构造简单,容易维护。子弹后座力小,因此不易使射击者心生恐惧。其出膛初速用139grain的全包裹子弹为762m/s,中正式使用154grain的全包裹子弹为810m/s,其杀伤力、抗风性能均较差。至于其精准的程度,与中正式比较,在相同条件下,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后座力大小在缺少训练和经验的士兵身上,可能是射击好坏的一个决定因素。   除了中国之外,泰国、芬兰、甚至英国都曾经或多或少的采购过三八步枪。中国在二次大战大战结束后,接收了大批在华日军的武器,因此在国共战争中,仍是一项主要武器。中共并在韩战中大量使用,后来配备给了民兵。台湾在70年代末期,高中军训课仍有使用三八式的。   本枪为名古屋(Nagoya)造兵厂在1930年代中期生产,其天皇徽记并未被磨去,但是印上了一个小圈,这表示不再属于日本皇军,可能是学校训练用枪。本枪的前一主人将全枪重新烤蓝,因此虽大失价值,却有如新枪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