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万法是空性的,那供养佛陀是否就得不到功德了?三宝门中好修
门中好修福,平时应怎样一点一滴修积福德?
供养佛陀,是说你自己本来是佛,是要你学会时时刻刻反照自己,知道自己本来是佛,不再迷惑,不再彷徨,而是积极开发自己本具的如佛一样完满的智慧德能。 一切万法是空性的,所以你才能迷惑,而又再从迷惑中走向觉悟;一切万法是空性的,所以你才能建功立德,庄严佛土,普渡众生! 所谓功德,只是假名,并无实体(不可变化的实体),所以不可执着,而要日新日日新!不断改造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附: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 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全部都应用在日常当中,才叫学佛,才是学菩萨,才有一点像菩萨。菩萨修行,单单修六度还不能成佛,要念佛求生净土。念佛,可以念到功夫成片,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我们是达不到。换句话说,在六波罗蜜的基础上,再往上提升一层,那是什么法门呢?是华严经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是成佛的法门,是理一心不乱的法门,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所以这是最后修学的,是不能躐(越)等的。假使六波罗蜜没有修成功的话,这十大愿王实在讲连边都沾不上。 普贤行的特色,就是心量广大如虚空法界一样,所以他的十愿,愿愿都是究竟圆满。第一、‘礼敬诸佛’。诸佛指的是什么呢?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就是诸佛。‘情’是一切有情众生;就是一切动物。‘无情’是植物、矿物。所以诸佛是包括所有一切。把我们对佛的那种恭敬心,转而对一切众生,这就是普贤心,跟一般菩萨的心不一样。学佛的人对佛很恭敬、很虔诚,其实这个恭敬、虔诚,还不是真的。为什么呢?诸位想想,你在听经时,如果遇到一个更重要的人,一件更重要的事,听经就变成次要的,佛也不要了。可见得,这种虔诚、恭敬还是不真纯,要是真正至诚恭敬,听经闻法便是人生第一大事。但就事实而言,假如有一个人在你听闻佛法的时候告诉你:‘现在有一笔生意,马上可以赚一百万美金。’保险你掉头就走,再也不回来听经了。可见得,我们对佛菩萨的恭敬、虔诚,是禁不起考验的。一面对考验,才晓得这个恭敬心、虔诚心,一文不值!一点都不真实。普贤行的恭敬是真实的,对一切众生跟对佛完全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得罪一个众生就是得罪佛啊,就是对佛不敬啊。对人要敬,那对桌椅板凳呢?它也是众生哪!这个‘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那对它怎么恭敬呢?是不是每天对它顶礼三拜呢?这样学法就变成佛呆子了。对物,你把它摆得整齐,把它保养得干干净净的,这是对它的礼敬。书本,摆在书架上,摆得整整齐齐,是对书本的恭敬。所以,做事情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得很好,做得很圆满,这是对事的恭敬。对人、对事、对物要平等的恭敬,就是普贤菩萨的大行。所以六度菩萨行扩大、圆满了,就叫做普贤行。因此,普贤行是最圆满、最殊胜的修行方法。(净空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