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炼功出现身体发热如何化解?炼气功已经有好几年了,一度很有效
炼气功已经有好几年了,一度很有效果,曾经患的骨髓炎已经痊愈了,这有气功的功劳,可是后来急于求成最终出现偏差。 一段时间以来,感到传统意守丹田的功法对于真气的积累进展太慢,于是突发奇想把原来意守气海中丹田改为涌泉穴。就这样意守涌泉穴3个多月,收功时一度可以把开着的60瓦台灯,真气收到涌泉穴时,台灯光亮居然变成香头一般暗的亮度,只看到灯泡钨丝像电炉电阻丝一般,灯泡不会发亮。这时,只要我离开灯泡3米以外灯泡就会闪亮,只有距离灯泡5米开外灯光才完全正常,只要一走到5米以内,灯泡就会闪亮。 可是好
三言两语无法说清楚:建议,只是入静,“空”(掉它)(保持清静心,观照而已),无惊无惧,不迎不拒,冷热全不顾,久之,一切窒碍全消,经络打通,自然身心安泰! 附: 胎息,广义的应包括冬眠呼吸、丹田呼吸、龟息,即不通过或不依赖自然呼吸(口鼻呼吸,特别是胸式呼吸),而通过体表(皮肤)进行全身呼吸(即体呼吸,或可说细胞呼吸)。 丹田呼吸(点呼吸、窍穴呼吸),其特征为口鼻呼吸停止或极为细微而为行者所不觉,而意守部位有节律地跳动(搏动、律动),不久也就消失而胎息成就。 依据实践,笔者认为:胎息应可通过呼吸方法的灵活运用(调息训练)而达成。实际上,调息应与调心调身密切相关,特别是调心,所谓“神住则气住”。其过程或可为: 自然呼吸→深呼吸(胸式呼吸)→顺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时差呼吸(入多出少,吸长吐短)→丹田呼吸(点呼吸、窍穴呼吸)→胎息(冬眠呼吸、体呼吸、龟息、细胞呼吸) 深呼吸(胸式呼吸的改善)可为入手准备,使行者对呼吸有所关注,亦可谓为调神的初始功夫,可使意定神闲,神明觉爽,可以深呼吸三吸三吐为度。(逆)腹式呼吸训练有素者,此时应已进入其状态,然后可以进入时差呼吸(长时间轻微吸气)或经由闭息或点呼吸(轻微意念整个宇宙之能量进入人体,整个人体的能量进入宇宙以至于无极,如此反复,渐渐弥散、模糊但意定神闲神明觉爽,觉得人体和宇宙融为一体)而至胎息。初始呼吸训练者,似以深呼吸导入腹式呼吸,循序渐进为宜。 腹式呼吸可清理病气,对内脏有按摩作用,从而可调整、强化消化功能及其它功能,有助于呼吸与中丹田之气(所谓祖气、母或母气,食母当应指此或曰胎息)相关联,沟通人体先后天的联系。而逆腹式呼吸更有助于人体细胞及相应组织的气体交换(气血密切相关,气行则血行,最终达成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吸气时肚凹使空气压缩,便于人体细胞最大限度地获得更多的新鲜空气;呼气时肚鼓有助于人体细胞利用渗透压最大限度地排放废物或毒素,从而促进新陈代谢,使营养充分吸收,毒素减少乃至充分排解,保持和促进细胞活性,避免或减少代谢毒废的产生、形成或积累滞留(此即病因),促进细胞自主呼吸,引发全体细胞的自主或自动呼吸(即体呼吸,亦即胎息)。腹式呼吸特别是逆腹式呼吸对人体组织乃至全身有按摩作用(这是更佳更有效也是更具有建设性的),促进人体活性物质的分泌或产生,保持和促进人体组织乃至整个人体的生物活性,直至胎息成就(这是最佳最有效也是最具有建设性的运动),从而最终完善和圆满人体生物(或曰生命)机制,亦即充分挖掘、把握和利用人体无限潜能。实际上,神通或说特异功能乃为人体本具,关键是我们如何开发。胎息则是其开发的门户或途径。 在逆腹式呼吸和时差呼吸训练有素后,或可乃始行闭气(使呼吸暂停,不呼不吸,安住在呼、吸之间的空隙,尽量保持或使它延长,使间隙放大再放大)。 闭气,专注凝神,或意念空掉身体(心一境性即定,以一念代万念,此即入观法的重点,可使闭气自然而不勉强,且胎息易于成就),或于生气时(午夜至日中),微细内呼吸(食气),并意念吸气通达全身以便引发细胞呼吸,由全身而弥撒扩布八极(八方之极,实则为十方无穷远处),或兼意念病浊之气由脚底涌泉穴并全身体表皮肤散入地极(地下无限远处),并可同时或交替意念十方天地正气如海如潮般涌向周身,通过鼻腔或体表皮肤吸入体内,滋润全身以便引发细胞呼吸,直至胎息成就。(此法行住坐卧均可练习,但经不洁秽处时宜闭气或极微细呼吸)。 对境对物练功时可兼采气。上法即为采天地之气兼排毒之法,行法时似不必加采气之念,故练功重灵气,重对治,忌拘泥不化。当然,行之有素者,应亦可同时意念(在脑海里构成一幅图景)如采花木之生气等。 有意识地进行呼吸方法的训练(调息),假以时日,胎息必能成就。实际上丹功修炼的要点就在于胎息。胎息状态就是一种空明、杳冥、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无人无我、天人合一的境界。 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中的“三种禅坐方法”中,谈到了一种“观呼吸”的方法: 轻松而专注地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呼吸就是生命,它是我们生命的最基本表现。当你把呼吸调得很顺而使心静下来时,你同时也驯服和训练你的心了。 要象平常一样,自然地呼吸。安住在(呼、吸之间)那个间隙中,安住在那个开放的空间中。重要的是纯净的当下。让自己逐渐与呼吸结合为一(心息相依,或曰神气相注、心风自在),就好象你正在变成呼吸一般。慢慢地,呼吸本身,呼吸者和呼吸的动作合而为一,对立和隔离都消失了。(§4) 基督教的原罪说似乎也与呼吸有着密切的关系(参见§6-2)。乃至于一切宗教、一切宗教性的修持,归根到底应都与呼吸密切相关,故而可谓“生命在呼吸间”。因而,广义的气功,应包括所有宗教性的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