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美国为何轰炸南联盟?
克林顿说,北约轰炸南联盟是因为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拒绝接受西方拟就的科索沃和平协议。他说:“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情况将会更糟。”克林顿声称,北约轰炸南联盟有三个目的,一是表明北约支持科索沃实现和平的决心;二是制止南联盟继续对科索沃平民的进攻;三是要摧毁南联盟进行战争的能力。 北约轰炸南联盟78天回顾 1999年3月24号当地时间晚上8点,北京时间凌晨3点,北约向南斯拉夫联盟发动了第一轮空袭。 从3月24号到3月27号,北约出动了飞机500架次,发射了250至300枚导弹,袭击了南联盟境内的约90个军事目标。北约把这个阶段称为空袭南联盟的第一阶段,重点目标是南联盟的军用机场和防空系统。 此后,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不断升级。从3月28号开始,北约对南联盟空袭的矛头指向南联盟的武装部队,特别是地面部队。到4月1号,空袭范围进一步扩大,北约宣称对南全境的军事指挥系统、防空系统、汽车生产、无线电通讯设施、军火库、桥梁等等军事和民用设施进行轰炸,最后发展到“想炸什么、就炸什么”地步。为了达到其在政治上向南联盟政府施压,迫使其接受苛刻条件,同时在军事上削弱南联盟军队的目的,北约不惜以大批的南联盟平民伤亡为代价,北约甚至动用了国际公约禁止的集束炸弹和能导致新生儿畸形和白血病的贫铀炸弹。 4月12日,北约飞机轰炸了一列国际列车,列车一节车厢被毁,另有 3节车厢起火后出轨,造成55人死亡。 4月14日,北约对科索沃境内返回家园的阿尔巴尼亚族难民进行了轰炸,75人被炸死,20多人受重伤。死难者中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4月17—18日,由于北约飞机炸毁了潘切沃的一家化工厂,导致该市上空的致癌物质含量达到正常时期的10600倍。 4月23日,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塞尔维亚电台电视台大楼被北约的巡航导弹炸毁,正在播放的3套节目中断,至少10人(包括记者)被炸死, 19人受伤。 5月1日,一辆长途公共汽车在普里什蒂纳以北20公里处被北约飞机炸毁,47名乘客遇难,16人重伤。 5月3号中午,北约飞机袭击了一辆开往黑山共和国的公共汽车,20名乘客被炸死,43名乘客受伤。 当地时间5月7日23点45分,北京时间8日5点45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北约从不同角度发射的5枚导弹袭击,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伤,馆舍遭到严重破坏。 5月14日,北约在科索沃干河地区轰炸了阿族难民车队,造成至少79 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从5月2号开始,北约袭击南联盟境内的供电设施。大面积的停电,停水不仅给南联盟人民的生活带来麻烦,更使医院、面包房等重要的民生部门难以维计 6月10日,北约终于宣布暂停对南斯拉夫联盟的野蛮轰炸。 据南通社报道,北约对南联盟78天轰炸总共造成大约2000 多人死亡, 6000多人受伤。近100万人沦为难民,给南联盟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00 亿美元。 科索沃(阿尔巴尼亚语:Kosova),亦称科索沃和梅托希亚,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加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南部的自治省。科索沃原为塞尔维亚所控制,但自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结束以来,科索沃仅在名义上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实际上则是联合国的保护地。1990年至1999年间,该地阿族人将科索沃称为科索沃共和国,但该国仅有阿尔巴尼亚一国承认。科索沃问题现在仍未解决,阿族坚持要求独立,但塞方要求保证塞尔维亚领土完整。各方已于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问题展开谈判。 1989年,塞尔维亚公投改宪,大大缩小了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二自治省的自治权利,阿族人强烈抗议,并抵制了接下来举行的科索沃议会选举,后来阿族人宣布建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自行举行选举,同时自行开办了医院、学校、广播电台等。 1990年代中叶,阿族游击队以塞族军政人物及设施为目标开始进行游击战,1998年3月,南斯拉夫军队开始协助塞尔维亚警察,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有二十万阿族人在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中流离失所,沦为难民,阿族及西方普遍认为这是南联盟种族清洗政策的结果,认为塞尔维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当时图谋把科索沃的主要民族由阿族换成塞族。同时也有数万非阿族人(包括塞族人、罗姆族人等)沦为难民。1999年3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始轰炸塞尔维亚,科索沃战争打响。北约称战争的目的为保证阿族难民可以重归家园,但战争又造成数十万阿族人及塞族人逃离家园。战后,阿族人大量重返家园,但大量塞族难民则不愿回到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科索沃改由北约管辖,后来北约将管辖权交予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