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景象是如何产生的
落日景象是如何产生的
地球是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它自己也是在进行自转的,太阳只能照到地球的一面,所以就有了白天黑夜之分,再通过自转就有了昼夜交互之象,就形成了落日的景象。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 ∶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地球是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它自己也是在进行自转的,太阳只能照到地球的一面,所以就有了白天黑夜之分,再通过自转就有了昼夜交互之象,就形成了落日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