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式应用英语如何产生的?有何特点?
立体式应用英语教学 原来英语也可以这样学 2007-11-1 13:18:09  春秋网   ■新闻背景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改革工程的四大子工程分别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高校教学名师评选、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虽然只关系到一个学科,却与其他三项并列,可见大学英语教学优劣对高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性。今年秋季开学前,部发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取代了在我国高校实行二十余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性质和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方面,《要求》中的内容都有质的改变。 (本报记者:许静) 牛惠,2006年从家乡呼和浩特武川县来到石家庄上大学。大学生活伊始,他感到最奇妙的就是英语课———除了课堂学习外,每周至少两个学时他居然会在“网吧”度过,学啥自己定!登录互动学习平台、再把耳机一戴,就可以进入自己的英语世界了。可听、可读、可写,不过,牛惠最感兴趣的还是“人机对话”。如果发音不标准就会被计算机里的卡通小人要求“再来一遍”,没多久,他发现“自己的口语比过去好了许多”。 对牛惠和我省已于2004年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校的7所高校的同学们来说,这种基于计算机的全新的英语学习模式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实施所带来的英语学习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此次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意味着在全国所有本科院校将以《要求》为纲领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河北科技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张森教授,同时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委员,他参与修订了此次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在他看来,《要求》的推行带来的将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场革命”。从看得懂说不出的“哑巴英语”到强调听说的“应用英语”,从被教师“满堂灌”到通过计算机“各自学”,从期末“一考定音”到结合日常学习给出的“过程性评价”,简言之,学生将从“苦学”走向“乐学”,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1 还原英语交流工具的原貌 张森教授记得,在一次覆盖了多所不同层次高校的调研中,专家们发现,许多学生“最不满意的一门课是外语”。这一点,记者也有体会。记得当年许多同窗学外语学得很辛苦,但效果并不好,即便外语考试成绩不错的同学一旦到了国外顿时就成了“聋哑人”。许多同学毕业后提起“英语课”和“考级”仍是一脸痛苦。 以一组并非最新的统计数据来看,大学其他科的师生比为1:15,英语学科的师生比为1:130。在师资匮乏、各高校师资水平不均衡的情况下,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是上大课,课堂教学以语法、习题为主。张教授分析,英语教师的严重不足正是“学生兴趣受挫”也是大学英语进行教学改革的原因之一。 张教授告诉记者,《要求》出台之前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中,强调的是“读、写、译”,也就是“以阅读理解为主”,虽然也开设听力课,但总体情况是,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听”、“说”能力的要求和训练是被漠视的。与我们学英语的情形正好相反的是美国学生学习中文,他们目的性很强,应用得也更好。“有些学中文时间不长的学生就可以做到来中国调研、访谈”。 为此,《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目的上的调整很明确也很坚决———“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张教授预言,改革若顺利推行有望帮助大学英语甩掉“最不受欢迎的课”这顶帽子。 2 全新教学手段颠覆传统课堂模式 “书+课堂+大班+老师为中心”将变成“个性化+开放性+自主性+以学生为中心”。 计算机、网络、学习软件……当英语学习遭遇这些先进手段,一切都变得不同了。张教授告诉记者,此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各高等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在牛惠和他的同学上课的机房,记者以学生的用户名登录后体验了一把。随意选择一篇课文后,可以通过鼠标点击一个“小喇叭”听课文朗读;点击文章段落中的“笔”查看“中文翻译”;如果点击某个单词,有关这个单词的词性、词义、短语等内容立即出现。想要检验学习成果时,则如同打电脑游戏一样,声画并茂,在有趣的关卡设置中,只有掌握了应会知识的同学方能层层“过关”直至最终获胜。 每次自主学习课上,学生登录计算机后,在英语互动学习平台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自主选择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都可以自己掌控。而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上,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跟不上”或“吃不饱”这个问题是老师顾及不了的。 “每个学生都可以大声说、反复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这一点也是无法实现的。试想一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一同上课,每个学生都开口说一分钟,一节课就过去了。而通过互动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对“听”“说”这两个弱项反复强化训练。可以大声说,计算机会并根据你的发音作出评判;可以反复听,计算机会不厌其烦念给你听。而且,对某些学习程度差些的学生来说,戴着耳机和计算机对话更容易克服羞涩感、进入“忘我”状态,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学习效果。 3 教师将从学习主导变成合作伙伴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 记者从省教育厅相关部门了解到,通过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将实现“教”“学”两个转变,使教师逐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伙伴”,把主要精力从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转变到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上来,学生从单纯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发现式、研究式学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A good teacher knows when to act as Sage on the Stage and when to act as a Guide on the Side.”为了让记者更好理解这种理念的转变,张教授说了上面这句引自美国华盛顿州教育网站的话。它的大意是,好的教师应懂得在恰当的时候进行从“前台的圣人”到“靠边站的向导”这两个角色间的转换。 对有人担忧“大学英语教师将从不足变得过剩”,张教授表示,学生使用计算机学习英语后,老师非但不会“失业”,只会更忙碌。因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但要在学生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及时提供帮助,对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还应有相应的面授辅导课时,以保证学习的效果。 4 教学要求首度“分层次” 如果说,在能力要求上更强调“应用”是《要求》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高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要求的必然,体现的是“共性”。那么,《要求》将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分为三个层次,体现的则是“差异”和“个性”。 对这一点,张教授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将此前的《大纲》比做“具体法规”,那么《要求》就可比做“宪法”。它以“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的面貌出现的同时,明确表示,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记者了解到,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为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在听英语的语速和“听懂”程度上、口语表达能力上、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上、写作水准以及翻译速度和误差率等方面,对达到三个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 在今后大学英语教学中,个体差异将被更多的关注。届时,“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课程,其设置都将更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 5 评价学生不再一考定音 “怕什么?最怕考试考砸了呗。”采访中,10名学生中有7名告诉记者,考试成绩糟糕是他们大学生活中最大的担忧。而在《要求》实施后,这些同学的担忧或许可以减轻些,“只要努力,结果就不会太坏”。 作为试点校之一的河北科技大学二年级女生黄小菁告诉记者,她的学期英语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分、自主学习课得分、各种小测、期末考试成绩等。尽管英语学得还不错,属于“不怕考试”的那一小撮学生,但她对这种评估方式仍是十二分的赞同,“客观、公平,基本能反映一名同学的所有表现”。她还说,如果有可能,真希望所有学科都能改成英语这样的评估方式,“多看看平时成绩”。 记者了解到,在《要求》中,对学生的评估被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其中,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形成性评估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 终结性评估则是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进行的总结性评估。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这种考试应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不仅要对学生的读写译能力进行考核,而且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核。 6 改革从蓝图到实景任重道远 《要求》所描绘的改革蓝图虽然美好,但离落地还有多远?采访后,记者对“将来的大学生怎么学英语”,有了初步感受。为了解更多,记者在部分非试点校进行了更大范围的采访。 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白根元告诉记者,学校从2005年起就在两个实验班中按照《要求(试行)》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这120名学生在全校率先通过计算机考试,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老师对其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2006年,新增6个实验班进入改革。虽然近几年学校、老师在英语教学方面的探索一直没有中断,但由于条件所限尚不能全面推行。白副院长表示,此次教育部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初衷很好,但对于许多院校来说,存在着外语教师积极性很高和硬件设备不配套的矛盾,投入不足正成为改革推行的“瓶颈”。一位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也坦诚表示,投入不足与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有关系。 除客观条件限制外,改革的另一重阻力来自社会。“废除合格证、出具成绩单”,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已经迈出一大步,但学生仍分分计较、学校仍关心过级率的情况仍然存在。石家庄学院外语系书记张冬钦表示,如果社会对大学英语学习过度关注、加载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的社会权重不减,大学生学英语就难以真正放松。 采访结束后不久,记者获悉一个好消息,在2008年启动的全国第二轮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估有望成为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无疑这将极大促进对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我们有理由相信,英语“乐学”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