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前景渺茫我觉得中国动漫只适合小孩子看,年龄稍大再看那个就
我觉得中国只适合小孩子看,年龄稍大再看那个就会觉得幼稚.所以中国动漫跟不上其他国家.我想看看你们各位的看法~
关于中国的看法 首先我们大致的回顾一下中国动画的发展史,自1922万氏三兄弟成为中国第一代动画人至今中国动画以走过了漫长的83年。曾被国际评论认为“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的中国动画,时下已不复当年的辉煌。像《大闹天宫》,《铁扇公主》,《神笔马良》等一批开山之作以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金色的海螺》(剪纸)《小蝌蚪找妈妈》(水墨)《聪明的鸭子》(折纸)等动画运用不同的制作手法让动画表现艺术更加多样化。直到70年代出现了动画电视片,也就是现在所说的TV版动画片,起步阶段同样也出现了不少经典之作如《葫芦兄弟》(1987)、《邋遢大王历险记》 (1987)、 《黑猫警长》 (1984~1987)、《阿凡提的故事》(1981~ 1988)等,相信不少人都会记忆犹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90年代动画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运作上飞速产业化发展,制作手法上动画艺术逐渐和高科技接轨,表现手法则和电影电视越来越接近,题材越来越广泛,观众年龄阶层不断提高。在这同时,改革开放使大量国外动画涌进中国市场,再加上国内各界对动画产业的不重视以及错误认识使中国动画失去了方向,被这场变革中的大赢家日本和美国甚至原来本土动画的忠实观众远远的抛在脑后。 如今的我国经济及科技飞速发展,国民的精神娱乐需求越来越大,书刊,广播,电影,电视,游戏一步步深入百姓生活,而动画这种最直接,最生动,最综合的表现手法可以说是无所能及且运用广泛,所以理所当然的重新被人们重视。可回观我国动画市场之现状却叫人担忧,数量极少且普遍题材范围狭小,观众低龄化,制作水平低下等等。 中国动漫问题如下. 1. 数量少 有关报道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影视动画节目的观众目前也在1亿以上,动画节目的需求量一年将达到100万分钟,而2003年国产动画片产量仅2.9万分钟,缺口巨大。2004年,中国2000家省市电视台规定的国产动画片播出时间是6万分钟。但是,实际上达到电视台播放要求的原创动画片供给量只有2万分钟,还有4万分钟的缺口,几乎是中国动画片年产量的2倍。中国人均动画片拥有量也只有0.0012秒,而日本的人均拥有量是300-480秒。 这明显因为各界对动画业不够重视。当然,首先就是政府,全中国人口有13亿占世界1/3,国家级的只有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两个生产基地,而且出产效率如上。可见国家对动画的重视度。反而不少民营组织或个人本着对动画的热爱之心投入到动画制作中来。这些组织成员普遍年轻,充满热情,可是资金、设备的严重不足,加上不成体系,使之无法完成高质量的长篇动画和动画影片。一般只发表一些短片。而且发表途径及范围狭小,影响不够广泛。 2. 题材范围狭小,针对低龄化人群 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有着非常丰富的题材可供选择,可是国产动画势要将西游记翻拍在翻拍,哪吒闹海来个没完没了。还听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要适时对老题材进行续拍,《没头脑和不高兴》、《西游漫记》、《小和尚》等都将面貌一新地接受市场和观众的考验。个人认为经典这种东西是适应当时社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而产生的,记录着一个时代辉煌。旧作翻拍显然失去意义,往往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过这些都只是次要因素,重要的是定位问题。国产动画的服务对象本来就不是10岁以上的孩子,所以10岁以上的观众没有资格评论其好坏。可如今教育方式、家庭关系、社会节奏产生巨变,信息传播途径多元化,现在的小孩普遍早熟,也就是说部分国产动画连低龄观众也觉得幼稚。于是我们热心的老一辈动画工作者们要将一些新的流行元素加进他们的动画作品中——我们十岁不到的哪吒多了个女朋友!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四大名著,还有不少古代神话根本不是童话,有很多所谓少儿不宜的成分在里面,如果拿这些改编得稀里糊涂的“经典”给孩子看根本就是误导他们对名著的认识。虽然日本的商业动漫题材可以无限发挥(看他们如何恶搞我们的名著的吧),可是教育性动漫绝对实事求是(拿三国志来说)。如果说原本国产动画是国家教育下一代的工具,那么它已严重偏离它的轨道,但如果作为商业运作的产物,显然制作者们似乎对现代教育并不了解,对他的服务对象并不了解。既然国家动画工作者们认识到如今动画产业化的趋势为何不提供更多选择给不同年龄阶层的人群呢?当然也有这样一些尝试,比如——《我为歌狂》,《隋唐英雄传》等,但以上无一不是失败之作,这便从选材问题衍生到制作上来了。 3.制作水平低下 这一点是我国产动画一个大的弊端。制作水平得从多方面来评价,如角色设定,色指定,画面效果,分镜,音效,配音,音乐歌曲等,现在看来无论从那个角度看国产动画都比较失败,其实上面提到两部作品剧本是可取的,失败就失败在制作上。这也是由于国产动漫很长一段时间起点低,定位低而造成的。 种种迹象说明中国动画并没有走上产业化的正轨。1.动漫业还没有明确的定位分级制度(当然电影电视业分级也尚不明确,这又牵扯到我国教育及法律制度尚未健全,有待政府尽快解决)。2.缺乏人才。其中商业运作方面需要前期开发策划,中期宣传推广,后期包装营销发行,周边开发等方面人才。而制作方面有需要编剧, 3D、2D美术师,造型场景设计,周边设计,导演,配音等方面人才。3. 缺少培养动漫人才的专业学校和输送人才的途径。虽然现在各个大学都纷纷开设动画系,但由于多数学校对这门新兴产业的认识不够深,所以分科不够系统,不够完善,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对自己擅长的领域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大多属于样样都只懂点皮毛但却不精通的类型。最终为了生计改行做游戏,或为广告影视做后期数码渲染。留在动漫业的也大多忙着给日本美国等动画大国加工动画。 有了明确的定位,和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才有更多商机吸引投资者。就好像现在游戏业和影视业就发展迅速,资本家的投资是不可或缺的(感觉如果靠国家打江山很难,政府总是走在资本家的后面,然后等待市场打开了,就出来抢资本家的功劳)。不过没有人会做没有利益的事情,在如今这种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想发展中国动漫首先得将其彻底的产业化才能吸引更多人注意,从而吸收各方面的人才投入到动漫行业中来。 不少人说中国新一代动漫人是看日本美国的动画长大的,只会一味模仿跟风,根本没有创新意识,所谓创新当然有旧才会有新,人家成功的事实摆在那里我们为什么不学呢?虚心学习才会有发展,日本各方面发展得如此之快,很大一部分因为他们善于吸收,模仿。所以,对于某些老的动漫画人坚持自我排斥外国动画尤其是日本动画我本人是很反感的。不知道人家发展的时候他们干嘛去了!现在的中国风格到底剩下什么,早已模糊不清,可以利用的就是咱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数不尽的创作素材,然后要能打动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心引起共鸣。 某70多岁老动画人说日本动画没有特色,过于商业化,我们应该学习美国,设计类似米老鼠,唐老鸭之类有代表性的卡通人物出来,然后多元化商业运作,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试问他了解国内观众的心情吗!咱们心思细腻,多愁善感的中国老百姓更希望看到美型的角色和感人的剧情,以及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这就是韩剧为什么在中国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了)。而日本动画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剧情煽情,能打动人(所谓一集一小煽,2集一大煽,出个回顾篇继续煽,最后补个剧场版轰轰烈烈的煽,现在煽去了迪斯尼、梦工厂,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美国动画不也开始煽情了吗!) 所以剧情和人设完全可以学学日本如何将大众心理战术玩到炉火纯青的。没人欣赏的艺术,不是好艺术;没人看的动画,不叫好动画,所以现代艺术要大众化,动画更要大众化。但日本动画确实太过商业了,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动画比比皆是,极致的圈钱运动一波又一波。不像欧美,出品质量绝对有保障,而且创新意识强,各种表现手法都敢于尝试。但本人并不赞成中国动画影片极力迎合欧美市场,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欧美有太大差异,拍一些本国人都不喜欢的东西根本无意义,向宝莲灯,梁祝就是这种产物,人设剧情照搬梦工厂,那些角色很美吗?一点都不美。至少做为中国人我这样认为。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现在中国已有越来越多热爱动漫的年轻人投身到动漫事业中来,漫画业的逐渐走上正轨也为中国动画的发展起了一个好头,各大国际动画展上又出现了不少来自中国的优秀动画短片,这表明我国优秀全面的动画人才越来越多。未来是年轻人的天下,相信中国动画总有一天会在我们这代新新人类手中在现辉煌! 以上,为我作为一名动漫爱好者及一名立志从事动漫业的美术生发表的一点看法。希望各位热爱动漫的人士一起努力,为原创动漫事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