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是如何“忽悠”患者的!2朱忽悠患者发生的严重失职行为的主因一
朱忽悠患者发生的严重失职行为的主因一是建立在“创经济效益”上的自信,二是“五年没有发生意外”盲目自大,三是没有按工作程序做事,四是不讲医德、不为患者负责的态度。 不讲医德、违法违纪,朱医生停药不为患者治病,纵容下属冀华逊殴打患者家属! 1.8月10日因心脏科自身工作过错(护士长已承认),没有及时通知患者家属欠费,而停止为患者用药治病。在家属打电话给朱沟通时,朱态度消极,后恶劣的关机不作为。 2..8月11日上午,冀华逊殴打患者家属,造成严重恶劣的影响(冀已在派出所签
被滥用的心脏支架 心血管介入治疗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一样,属于特殊的医疗技术,卫生部对这些技术应该进行专门的管理 本刊记者/安然 “如果把一个微小的支架装进血管,把狭窄的部位撑开,血管就会重新畅通了。”1976年,德国医生安德里亚·格隆茨戈提出的这个近乎“天真”的设想,在美国心脏学会大会上招致一片怀疑声。然而一年以后,格隆茨戈大胆地把这种支架放进一个病人的冠状动脉,并使血管的狭窄处得到了扩张。 这位年轻的德国医生是第一个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的人。他当年在自家厨房里研制出来的器械,如今已经演变成一个巨大的医疗产业。统计显示,2000年全球冠状动脉支架的市场总额达21亿美元。2005年全球心脏介入手术将达到240万例,其中的86%将使用支架。 然而,在越来越多的支架植入人体的同时,医学界也出现了对这项技术质疑的声音。 在7月7日出版的美国《周刊》的一篇文章中,一位心脏病专家提醒人们:“别把安装支架想象得和疏通管道一样简单,实际上,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另一位专家则表示,“介入疗法是否在冠心病的治疗上被过度使用,这是心脏病学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其背后具有深层的医学和经济上的背景。” 昂贵的“金属丝网” 心脏的冠状动脉狭窄会造成心肌缺血,出现心绞痛等症状,被称为冠心病,严重者可以引起急性心肌梗塞。中国有超过1000万的冠心病患者,而且其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三大类,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病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内科教授李清朗说。 介入治疗不需要开胸,而是通过从体外插入的导管,进入冠状动脉内部对病变进行处理,所以具有创伤小、可以重复进行的特点。支架的使用被视为心脏介入治疗的一个重大突破,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尽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支架在材料、设计和编制上也日臻完善,但研究资料显示,在支架植入后仍有15%到30%的病人发生冠状动脉的再狭窄。一旦出现再狭窄,就要对病人再次进行介入治疗,或者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这种情况不仅使病人痛苦和蒙受损失,而且也暴露了普通金属支架存在的缺陷。 据李清朗介绍,为了解决再狭窄的问题,近年来,药物涂层支架成为各厂家争相研制的热点,并开始在临床上逐渐得到应用。这种新型支架的表面涂有一层抑制血管内皮增生的药物,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再狭窄的作用,被认为是支架在技术上的一个重要进步。 当然,与此相应的是,这些直径仅为2~4毫米的“金属丝网”,一旦表面涂上一层药物,就会身价倍增。据了解,目前在国内,普通金属支架每支价格不到2万元,而药物涂层支架则达3万到4万元。 支架并非万能 《商业周刊》在报道中说,在美国的许多医院,心脏病病房成为最赚钱的地方。然而临床统计数据表明,除非是对少数病情严重的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于大量病情平稳的慢性冠心病患者来说,既不能最终延长他们的寿命,也不能起到防止将来心脏病突发的作用。心血管介入治疗也是这样,它仅仅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病人死亡的风险。 “按照新的观点,急性心肌梗塞主要不是在冠状动脉逐渐狭窄的过程中形成的,而是由于血管壁上的斑块脱落后形成血栓,并使动脉堵塞造成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脏科主任大卫·沃特斯对此解释说。 医生们一致的看法是,要想控制急性心肌梗塞的发作,根本的办法还是平时注意饮食,降低血脂,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以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的形成。 一些医生甚至认为,病人安装了新型的药物涂层支架后,更容易形成血栓,尽管支架的供应商否认了这种说法。 哈佛医学院副教授罗杰·莱姆博士认为,在美国每年开展的100万例心血管介入治疗中,有40万例是没有医学根据的。他说:“我可以确认,我们对病人存在着明显的过度治疗现象。”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教授、《最后的“健康人”》一书的作者诺丁·哈得勒指出,夸大治疗效果的现象并非仅限于心脏介入领域,这是医疗行业的通病——太多的生理变化被当成需要治疗的疾病;太多效果不确定的医疗手段用在病人身上。 专家们建议,医生应该如实、详尽地把治疗的风险和利益告诉病人,让病人自己去做决定,这才是合理的做法。 经济原因造成滥用现象 从2005年6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冠心病介入沙龙”上传来的消息称,近5年来,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数量每年以30%递增,2004年全国共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万例。有资料显示,其中90%以上使用了支架。 “国内心血管介入领域存在滥施治疗问题。”国内一位专家不久前向媒体披露说。但这位专家却拒绝就此接受本刊采访。他强调说,“那只是基层医院的个别现象”。同时,他表示对媒体发言后,自己“承受了特别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行业内部”。 大连市友谊医院内科的张忠鲁博士直言,国内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过度使用,是新出现的问题,和滥用药物相比,这一问题日益突出,给病人造成的风险也更大,“各级医院的心血管科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这方面了,这甚至影响了对一些常见病的诊治。”他说。 实际上,支架的植入有严格的适应症,比如狭窄程度小于50%的血管不宜使用支架。此外,对冠状动脉不同的分支和部位,能否使用支架都有不同的要求,但是由于这些问题太专业、太复杂,所以病人自己无法做出选择,而有些医生则任意扩大支架使用的范围。比如,临床上有很多狭窄程度低于30%的血管也被植入支架,还有的为病人植入三个,甚至更多的支架。 “医生使用一支4万元左右的支架,一般可获得4000元的回扣,医疗机构也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利益的驱动使一些不具备技术、人员和设备条件的医疗机构也盲目上马。”国内有媒体公开报道称。 在一家媒体刊登的“医生回扣榜”中,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医生名列第二。获得“冠军”的是安装人工关节的骨科医生。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医生表示,造成心脏支架滥用的原因,除了医生的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缺失之外,现行的医疗体制内在的矛盾、管理制度和监管手段的不健全都是根本原因。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服务管理处官员赵玉海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心血管介入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技术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一样,属于特殊的医疗技术,卫生部对这些技术应该进行专门的管理。   据悉,由卫生部组织制定的《冠心病介入诊疗准入制度》目前正在修订当中,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