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青”是什么颜色?中国古代,很多颜色都可用“青”表示,这
中国古代,很多颜色都可用“青”表示,这种莫名其妙的不确定意义的文字延用至今。如“青天白日”之“青”是蓝色;“青草地”之“青”是绿色;“青布裤子”之“青”是黑色;“青莲”之“青”非蓝非绿非紫非黑,又是一种颜色。 请问,在汉语中,其它表示颜色的字如黄、红、白、黑等都有固定对应的颜色,为什么“青”字有这么多“谜底”? 如果脱离以上组词形式,在书上是看到“青”怎么知道它表示绿、黑、蓝或其它什么颜色?
色彩词“青”,在表义上呈现出多样而复杂的状态,“青”大概可以表示三种颜色: 两岸青山相对出。——绿色。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色。 朝如青丝暮成雪。——黑色。 如果从光谱分析来说,颜色本身是一定的,但其所指错杂不一,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染色工艺的发展,二是对自然界颜色的心理认知并不单一,这些认知各行其是的发展下去,同一个字就有不同的含义了。 从认知次序来说,绿色应该是青最初的意义。 《释名·释采帛》云:“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这里的“青”指的是青草和未成熟作物所特有的嫩绿色。色彩词“青”的最主要的意义,就是表绿色,例如“青山、青草、青竹、青松、青苔、青苗、青菜、青果、青椒、青葱、青翠、青黄不接”等,“青春”原指草木葱茏的春季,唐人杜甫诗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与“青”(表绿色)色彩相对应。后以“青春”喻指青年时期或充满生机的时期。宋人文天祥诗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处之“汗青”指史册。在纸张发明使用之前,古人用竹简书写。制作竹简须用微水烤干青竹的水分,此时青竹表皮水分蒸发渗出,如人出汗,故曰“汗青”。后遂将史书称为“青史”,产生了“青史留名”、“名垂青史”等说法。   “青”在古代还可以表蓝色,《荀子·劝学》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为:靛青(深蓝色的染料)是从蓼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却比蓼蓝草更深。比喻学生可胜过老师,后人可超越前人。在晴朗的日子里,天空呈蔚蓝色,古人称为“青天”。传统说法“青天白日”,现代人则说“蓝天白云”。“青天”清澈广袤,高远坦荡,后用以称颂高风亮节、廉洁公正的官员,如“包青天”之类。“蓝青”大约是介于“绿”与“蓝”之间的一种混合色,故用以比喻不纯粹,如旧有“蓝青官话”的说法,指夹杂着方言口音的不纯正的官话。 “青”还指黑色。“青鬓”指乌黑的头发,比喻年轻人,如唐人韩琮诗云:“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常青古无有。”“青丝”可比喻黑发,如唐人李白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衫”指黑衣,如唐人白居易诗云:“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在古代服色中,“青”(即黑色)表示地位低微。青年学子都穿青色衣服,称为“青衿”,可借指读书人。“青眼”指黑眼珠,借指对人的喜爱或看重的态度。“青衣”指传统戏曲旦角的一种,扮演举止端庄的中青年女性,又名“正旦”,大都穿黑色衣衫,故称“青衣”。 此外,“青”还可指白色,如“鸡叫头遍,天已发青”。总之,一个字,乱。古人的表达为什么会这么乱,其原因也可能是由于“青”这种模糊性颜色实在是用文字无法表达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