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调节税税率现今最新的算法
现今最新的
是个人所的税,现在新办法还没出来,还是老办法。 1。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2000元/月,为应纳税所得额,按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法(元) 1 不超过500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3。 计算公式是: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王某当月取得工资收入9000元,当月个人承担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共计1000元,费用扣除额为2000元,则王某当月应纳税所得额=9000-1000-2000=6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6000×20%-375=825元。 4。有关速算扣除数。 既然叫“速算扣除数”,就是为了速算而设计的。其实,你完全可以不用这个“计算公式”,而采用分段计算的方法。不过这样计算起来麻烦一些。还用上面的例子: 王某当月应纳税所得额为6000元,那么其中可以划分为四段:第一段500元,上5%的税,为25元,第二段1500元(500到2000的部分),上10%的税,应该是150元,第三段为3000元(2000到5000的部分),上15%的税,为450元,最后一段是1000元,属于5000到20000的部分,上20%的税,税额为200元。纳税总额为25+150+450+200=825元。 你可以发现,结果是一样的,但计算起来很麻烦。 人们为了减少上面的麻烦,所以提出了“速算扣除数”这个概念。这样,只要一乘一减就可以了。那个数字也不神秘,完全可以自己测算出来。上面的例子中,因为开始把全部应纳税所得额都按20%计算了,这样,第一个500部分多算了15%,金额是75,第二个1500,多算了10%,是150,第三个3000,多算了5%,是150,一共多算了375。所以要扣除它。 其他的数字也是这样来的,你可以自己推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