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是什么?有人说两弹是原子弹、导弹,可是还有人说它们是原子
有人说两弹是弹、导弹,可是还有人说它们是原子弹、氢弹。请问到底是什么?
两弹一星是原子弹和导弹加上卫星,以前多以为是原子弹和氢弹,后来说是导弹不是指氢弹。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作出了发展“两弹一星”(即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事业的决策。 60年代到70年代,中国着力研制多种类型弹道导弹。这些导弹的研制成果,衍生出了长征一号、长征二号运载火箭。1970午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乐曲在太空的回响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原子弹和氢弹是二机部负责,导弹是国防部五院(后来的七机部)负责。毛主席对原子弹研制有一个批示:“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中国院就是按照中央确定的“大力协同”和“三家拧成一股绳”的精神,主要承担原子弹和导弹研制中一系列关键性的科学和技术任务,包括理论分析、科学试验、方案设计、研制以至批量制造所需的各种特殊新型材料、元件、仪器、设备等。至于人造卫星,则从构思到建议,都是由中国科学院提出,先后两次上马(1958年、1965 年)。经以周总理为主任、罗瑞卿为秘书长,具体领导这项工作的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后,在国防科委的统一组织下,由中国科学院负责整个系统的技术抓总,并负责研制卫星本体,七机部负责运载工具,科学院和四机部共同负责地面测控系统。   科学院对党中央下达的“两弹一星”任务非常重视,党组决定由我负责,并由裴丽生副院长具体抓“两弹一星”研究工作的安排落实。   当时,中国科学院为了落实“两弹一星”的研制任务,把管理机构分为两个口:一个是计划局,管不承担国防任务的单位;一个是新技术局,管承担国防任务的单位。参加“两弹一星”研制任务的科学研究人员占全院科研人员的三分之二。谷羽是新技术局局长,宋政是副局长,陆绶观是处长,帮助谷羽工作。那时,新技术局除了项目所需的经费、器材优先得到保证以外,还有很多非标准设备可以安排到各产业部门协助加工制造。我们的研究室、实验基地用的非标准设备,由科学院研究所设计,由各有关产业部门按时制成,保证质量。由国防科委统一管这方面的工作,派军代表驻厂监督,提出设计的研究所也可以派员驻厂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