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15分钟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初高中都可以
(注:这是我给我们全班同学上课的课件,您可做适当删减并按照课件内容增加提问。不过我还是个孩子,所以课件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原谅。ˆ,ˆ!) 周邦彦《苏幕遮》 (先点同学起来朗读)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接着介绍说,今天我们学习这一首婉约词。婉约词的词调婉转缠绵,结构深细精密,语言圆润清丽,音律谐婉,表达往往含蓄蕴藉,具柔婉之美。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便是典型的婉约词风格。 然后介绍词人生平与创作背景,再逐句解析。 词人生平﹕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他与柳永并称为“周柳”,与姜夔并称为“周姜”。 有《清真居集》,已佚。 创作背景﹕ 周邦彦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宋神宗所赏识,升为太学正,但由于常年旅居汴京却仍然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故作《苏幕遮》一首以明思乡之情。) 燎沉香,消溽暑 燎,烧。消,消除。溽暑,湿热的暑气。这两句是说在室内熏染起沉香,借此来消除湿热的暑气。从下文看,这两句当是写夜间。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一大清早,室中人被窗外的鸟声惊醒。鸟儿仿佛急于向人报告天晴的消息。侵晓,拂晓,天刚刚亮。(问:这一句中,哪两个动词用得最妙,为什么﹖ 答案:“鸟雀呼晴”的“呼”字、“侵晓窥檐语”的“窥”字,都见炼字之功,在词人的眼里,鸟儿仿佛有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它们也爱“呼”也爱“窥”,用拟人的手法,令人想象出欢快和顽皮神态。)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问:这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室外的池塘,荷叶上昨夜残留的雨珠,在朝阳的照耀之下,逐渐消失。微风吹拂,圆圆的荷叶越发清爽舒展,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如亭亭的舞女的裙。)这几句写朝日风荷,极富韵致。怪不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盛赞:“美成《青玉案》(当为《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觉白石(姜夔)《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问:"举"字有何妙处?答案:“举”字最为人所激赏,词炼一举字,全词立了起来,动景如生。即写出荷叶亭亭玉立的形态,又写出荷叶生机勃勃,向上挺举的动态。) 好啦,这样,我们再回看一起的“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片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故乡遥,何日去 故乡远在天涯,何日才能归去呢?词的下片,开始写到思乡。本篇的抒情主人公,原来是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吴门,原指吴都阊门,即今苏州阊门,此处泛指江浙一带。长安,是西汉和唐朝两代的首都,此处代指词人所在地北宋都城汴京。旅,指人在旅途,客居他乡。“久作长安旅”的“久”字,透露出词人对客居汴京的厌倦,也实为不如归去之意。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农历五月,正是仲夏。与上片“燎沈香,消溽暑”时节正合。因上片是写当下暑日情形,故此处写旧时江南,以示对比。小楫,即短桨,与轻舟相配。芙蓉浦,即遍生荷花的港汊。旧时五月,人在江南,常驾小楫轻舟,乱入荷花深处,何等逍遥自在?这逍遥自在的“五月渔郎”不是别人,正是昔日之“我”。明明是词人深忆旧时江南水乡生活,却要说“五月渔郎相忆否”。仿佛那“五月渔郎”只是一位故人,仿佛是说自己并不怎么思念故乡,只是想知道故人是否还记得自己。而“梦入芙蓉浦”之“梦”字,却又将刻骨相思和盘托出。(问:“梦入芙蓉浦”与上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之间有何关系?答案:以“荷花”这一意象连接两句,寓情于景,虚实相结;创造意境,含蓄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