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舰艇与潜艇之间如何进行敌我识别?比如,水面舰只如何知悉水下活
比如,水面舰只如何知悉水下活动的是否是己方潜艇。
呵呵!随便说说! 关于舰船和飞机的敌我识别,是由敌我识别器实现的。 敌我识别器是一种中近距离身份识别装置,识别器双方的攻击方会首先要求身份识别别提供一组随机密码,该密码经解算后实际是一组随机跳频码,而对方识别器将根据所在装备唯一身份识别码、识别器编码、验证加密算法、驾驶员或舰长的识别码(特殊装备还需要任务识别码)编制一组唯一的,不可仿制的编码在上述跳频发出,同时在上述跳频频率上接收对方识别码,经解算后可以验证敌我。 潜艇上亦装有类似设备,但仅能在潜艇浮出水面后对飞机及军舰使用,潜艇在水下的时候,无线电设备是不灵的。依靠敌我识别声纳进行识别。 敌我识别声纳并不像敌我识别机那样待机工作,而是在潜艇的被动声纳发现目标或舰艇的主动声纳发现目标后,由发现方首先发送一组特定变频调幅波,而且功率极低,只有同型设备可以准确识别该信号并经解算后回复解算波,由于波形信号包含了舰艇及潜艇的身份及舰队常用暗语等成分,所以一般无法仿制。 但由于潜艇属于隐蔽型装备,一般不希望被人发现,故此潜艇只有在攻击前才会使用敌我识别声纳,因为该声纳的使用会暴露己方的位置,故此潜艇一般在水下都是单方面行动的。 在舰队协同时,潜艇可以通过上浮无线电浮标的方式以无线电和舰队通信,但这种做法除非万不得已不使用,但如果舰队携有超长波设备(专门的测量船或电子对抗船只均有),则潜艇可以通过上浮到距水面30米的地方接受超长波指令。 而有极长波站点的国家可以通过将指令发回极长波站的方式以极长波通知潜艇协同行动。极长波最小使用深度为80米,最大200米。已实际测试的最大使用距离为5000公里。但设备要求很高。 上述就是潜艇在水下常见的通信及识别方式,受到潜艇隐蔽性的要求限制,及无线电在水中衰减的限制,至少到目前,潜艇仍是独自游荡的孤单游侠。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