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中最小的一组骨
您好: 1:听骨:为人体中最小的一组小骨,包括锤骨(malleus)、砧骨(1ncus)和镫骨(stapes)。三者相互衔接而成听骨链(ossicular chain) 听小骨 介于鼓膜和前庭窗之间,将鼓膜感受到的声波传人内耳。 锤骨形如锤,位于鼓室中部和最外侧,长约8~9mm,有头、颈、短突(外侧突)、长突(前突)和柄。锤骨柄位于鼓膜粘膜层与纤维层之间,锤骨头位于上鼓室,其头的后内方有凹面,与砧骨体形成锤砧关节。 砧骨分为体、长脚和短脚,长脚约7mm长,短脚约5mm长。砧骨体位于上鼓室后方,其前与锤骨头相接形成锤砧关节。短脚位于鼓窦入口底部.其尖端借韧带附丽于砧骨窝内。长脚位于锤骨柄之后、与锤骨柄相平行,末端内侧有一膨大向内的突豆状突(1enticular process),后者有时与长脚末端不完全融合,故又名第四听骨。豆状突与镫骨头形成砧镫关节。 镫骨形如马镫,分为头、颈、前脚、后脚和足板(foot plate),高约3~4mm。镫骨头与砧骨长脚豆状突相接。颈甚短,其后有镫骨肌腱附着。前脚较后脚细而直,两脚内面各有深沟。两脚与镫骨足板之间的空间称闭孔。镫骨足板呈椭圆形,长3mm,宽1.4mm,借环韧带 (annular ligament)连接于前庭窗。 2:耳朵的真面目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的,具有产生听觉和平衡的功能。提起耳朵,大多数人立刻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长在头部两侧的外耳。其实耳廓是耳朵中相对简单,与听功能关系不大的一部分。外耳的另一部分叫外耳道,长约3厘米,与鼓膜相连,其间长有大量毳毛和耳垢腺,这里是耳垢的出处,也是游泳时耳道容易进水的地方。不过,人耳中最重要的结构还是中耳和内耳,这才是使我们能听得见、听得清的基本结构,也正是镫骨的“居所”。   听力是怎样产生的   正常人的耳朵大约可分辨出40万种不同的声音,有些声音微弱到只能使耳膜移动氢分子直径的1/10。当声音发出时,周围的空气分子就发生一连串的振动,这些振动就是声波,从声源向外传播。当声音到达外耳后,通过耳廓的集音作用把声音传入外耳道并到达鼓膜。鼓膜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线,厚度和纸一样薄,但却非常坚韧,当声波撞击鼓膜时,即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内侧面紧接着3块相互连接的听小骨,每一块听小骨都只有米粒大小,是人体中最小的一组骨头。它们因各自的形状而得名——紧挨着鼓膜的是形如小铁锤的锤骨,之后是形如铁砧的砧骨,最后就是像小马镫一样的镫骨了。   当声波振动鼓膜时,听小骨也跟着振动起来,把声音放大并传递入内耳。最后的镫骨连接在一个极小的薄膜上,这层膜称为卵圆窗。卵圆窗是内耳的门户,而内耳中有专司听觉的器官——耳蜗。当镫骨振动时,卵圆窗也跟着振动起来。卵圆窗的另一边是充满了液体的耳蜗管道。当卵圆窗受到振动时,液体也开始流动。耳蜗里有数以千计的毛细胞,它们的顶部长有很细小的纤毛。在液体流动时,这些细胞的纤毛受到冲击,经过一系列生物电变化,毛细胞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经听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再把送达的信息加工、整合就产生了听觉。   镫骨虽小作用大   镫骨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但它在我们的听觉生理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注意保护它。如果三块听骨中的任意一块发生病变,或者砧镫关节被破坏,就会造成声音传导障碍,严重时会引起传导性耳聋。   最容易对镫骨造成破坏的就是中耳炎,尤其是急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而转为慢性,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鼓膜穿孔,继而使听小骨受累,与中耳内壁粘连,镫骨固定,砧镫关节失去活动能力,从而造成听力严重减退。因此我们要重视耳朵和听力的保健,预防中耳炎。平时注意不要随意掏耳朵,游泳时耳朵进水应及时排出。由于耳朵通过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因此还要预防和治疗咽炎和鼻炎等。此外,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也非常重要。 镫骨:为听骨中最小及最轻者,重约3.5g,高3. 55mm。分头、颈、前脚、后脚及底板。头与豆状突形成砧镫关节。颈较短,有镫骨肌腱附着于其后侧。前脚细而较直,后脚稍粗而弯曲,两脚高约2.9mm,两脚内面各有深沟,两脚与底板之间的空隙称闭孔。底板为椭圆形薄骨片,由环状韧带连于前庭宙。底板长约3mm,宽约1.8mm。底板前缘距椭圆囊约1mm,底板中央距球囊约1.5mm,其后缘距椭圆囊约1.9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