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所有国民收入突然加倍,结果会怎样。刚才看到所谓“白岩松谈援助
刚才看到所谓“白岩松谈援助”的帖子,然后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 假如所有国民的收入,按纸币衡量的数量,突然加倍,那么我们的条件是否也能改善一倍? 如果是放到象医疗保险或者教育补助等方面,而不是生活开销那种马上就花出去的地方,结果又如何? 先多谢各位花的时间。
这个问题涉及相当艰深的经济学知识,其实很多国家都没有很好处理它。 楼主假设的是“国民收入突然加倍”,那么如果排除难以估计的心理因素(两方面作用都可能)的话,理论上应该会造成物价正好翻一番。也就是说,该国真实的综合国力及人民水平没有任何变化。 这是货币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自金本位制被淘汰,现在各国货币都是“以本国国民经济为发行的后盾”。也就是说,我们手里每张人民币钞票,其实都代表着一小部分中国的经济实力。所以,理论上说,假设我们经济年增长10%(新创造的物质财富),那么央行可以增发10%的钞票,这样刚好可以使物价(表现为钞票的购买力)保持不变,而那多出的10%钞票就是我们可以多享受的部分。而如果央行没有增发新钞,那么 新创造的财富多了,就会让原有规模的钞票购买力上升,即物价下降10%,我们同样可以享受到那10%的新增财富。但央行一不小心增发了20%而非10%的钞票,那就会造成物价上涨10%,使我们多享受的财富依然回归10%而非票面上的20%。 所以,楼主假设的“突然加倍”,意味着只有钞票加倍,而无经济增长跟进,那当然就是物价翻番抵消到我们所有改善生活的希望。 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情况比这复杂得多。 正如楼主敏感地捕捉到的那点:钞票不是马上就花,那情况就不大一样了。不错,物价其实主要是对市面上流通的那些钞票敏感。假设,同样是工资突然翻番,但我们大家都不马上去花钱,而是都买了十年期国库券,那么很显然,这笔钱没进入流通领域,物价就暂时不会上涨了(其实是把通膨压力推迟了)。而国家拿着这笔卖国库券的钱可以投资办许多社会事业。由此可见,国民收入加倍并不可怕,关键是百姓拿到钱后把它放在哪里了! 所以经济学对货币供应量不是一个值,而按流通性以M0、M1、M2来区别呀!其中M0是指银行体系外的流通中现金;M1指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指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这些不同的标准,对物价相关度是不同的,这就有了“玩门道”的空间。 于是,全世界的政府都看出了其中的门道:原来我增加货币投放,但想办法不让它立马全进流通领域,那么就可以既多办事,又不马上造成通货膨胀! 楼主不也是这么想的吗?多印些钱,用来办医疗和教育,能否既多造福社会又不通膨呢? 我认为,这办法在短期内是完全可行的,但缺乏可持续性。 这是因为前面说了,暂时不进入流通,那不过是通过提高水库的水位来防洪,是一种把风险推给未来的办法。比如你卖十年期国库券,那十年之后不得还吗?那钱还不得加上利息重返人间? 再比如楼主说的“医疗保险或者教育补助”。教育补助很快就以发放的形式进入个人手中,于是个人省下了原来自掏腰包的大笔教育支出后,就会把这些省下的钱花在别的地方,比如消费,比如投资(拿教育补助者几乎不大可能做长期投资,而是急着花掉),所以绝大多数资金还是通过增加消费的方式直接流通了(M0),而且几乎没耽误多少时间。 至于医疗保险,我理解你是说国家拿出一大笔钱作为百姓的医疗保险,对吧?这其实相当于以政府加印钞票,然后以“整存零取”的方式派送给百姓。这在“拖延流通时间”方面略好些,毕竟每年支付的钱有限,它是在未来N年中逐渐花掉的。但不还是寅吃卯粮吗?你今天加印多少钞票,未来岁月里一分不糟践都得付出通膨的代价。这是拿未来长期的小痛苦,来换取今天瞬间的大爽快! 今天世界各国都在纠结这个问题呢。金融危机最厉害时,各国都疯狂地放宽银根,就是多印钱来刺激经济。但很快就发现经济起色不大但通膨来了。所以现在很难办,有的国家主张“退出政策”,开始回收货币流动性。但有的国家还想顾经济,比如美国,就是继续执行“量化宽松政策”,说穿了就是多印钱呗!你说,这能是长久之计吗? 所以,如果政府也好,百姓也好,如果手里一时周转不过来,用这些办法暂时应付下是可以的。但一定要认识到这是非常之举,待情况好转一定要补回来。否则长此以往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必须认识到,真正的改善生活,只能靠实打实的经济增长来支持,光靠在钞票上玩花头是木用的! 但话说回来,经济增长了但工资没增长也不行啊!中国长期存在工资收入增长率跟不上经济增长率的问题,因此中国工资收入占GDP的比例在世界范围内低得很不正常。所以我支持现在增加工资。 但增加工资不会造成通膨吗? 别扯了!你多少年没加工资,不照样通膨嘛?中国物价飞涨,并不是因为工资增长太多造成的,而是我们投资太大了。我们其实多印了很多钱,只不过没当工资发给百姓,而是作为基建投资什么的花出去了。基建当然还是应该搞的,但也得跟经济增长相配套。比如你经济年增长10%,那么基建增长个20%就够高的了,要是30%-50%,那就过热了,不通膨才怪! 所以个人认为,目前中国应该压低基建投资,而增加百姓工资,这样就可以让百姓收入提高而物价稳定,从而实现明显改善生活。当然,这会让经济增长率略损失一点点,但那个本来就太高了,本来就该降点啊! 大家看清这些道理,就比白岩松同学要高明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