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如何选择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
西方如何选择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
(1)利率中间指标 自本世纪30年代开始,英美等西方国家在运用货币政策时,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增加银行放贷,在利率下跌时,则紧缩信用供应。以利率作为中间指标的理由是:①利率不仅能够反映货币与银行信用供给量,同时也能反映货币资金供给与需求的相对数量。②利率是货币当局能迅速施加影响、控制的金融变数之一。货币当局如果采取促使短期利率上升,使借款需求和信用可供量减少,就能作为紧缩性政策控制社会总需求。反之,如果用一定的措施促使短期利率下降,即松动货币政策,就可以出现相反的情况而达到扩张社会总需求的效果。 但是,利率指标的有效性也存在一些值得怀疑之处:①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由于资本收益率、企业对经营前景的预期等因素都可以成为市场利率变动的引发性因素,因此,往往使人们难以在货币政策变动时准确地区分货币政策效果和偶发性的外生效果。比如在总需求随经济的上升而扩张时,货币需求增加,市场利率会出现上涨,如果货币当局以利率作为中间指标就会产生信号接收失误。这时如果它看到市场利率上升就采取降低利率的办法,结果会助长需求进一步扩张,实际上,这种时期要求的不是降低利率,恰恰是提高利率以抑制需求。②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货币需求者即借款者受影响的根本因素是实际资本损益,而不是市场名义利率变动带给他们的那些表面的影响。也就是说,无论对货币当局还是对一般银行和借款者说来,重要的、有实际制约意义的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当货币当局采取政策性措施促使名义利率上升时,如果同时发生物价下跌的预期,并且物价下跌的幅度超过利率上升幅度,则实际利率在名义利率提高时却下跌了。因此,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病。 (2)股权收益率中间指标,br> 以股权收益率作为中间指标的理由是:货币供应增加提高对固定资本投资的需求水平是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主要途径,而进行固定资本投资的主要诱因是资本设备现值和重置价值的比较,如果现有资本品的市场价值提高,提高的幅度高于重新生产资本品的成本,将诱使厂商扩张资本品的生产,反之则会削弱厂商的生产意愿。现有投资品的价值与股权资产在证券市场中的价格与股权收益率的变动密切相关,证券市场行市下落,降低了现有资本设备的价值,股权资本的实际收益率将上升。相反,资本设备价值如果上升,股权资本的实际收益率将下跌。因此,以股权真实收益率的变动作为指标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即它的变动可以随时捕捉和观察,方法就是将股权资本的市场价值指数与新投资品的价格指数相比较。如果货币政策能使前者的增长幅度大于后者,则说明货币当局采取了鼓励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以股权收益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指标的问题在于:①各种耐久性产品的适当价格指数并不多见,因此在特殊场合往往只能以耐久消费品物价指数来代替,这种价格指数的代表性有一定问题。 ⑧在证券市场,股权收益率虽然可以用来反应金融投资者的想法,但却不能完全代表实际投资者的看法。在某些条件下,如在景气循环的高峰与低谷期间,证券价格受投机影响的程度往往高于对某项投资活动未来盈利率的合理评估。 (3)货币供应量中间指标 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指标的理由是: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什么交替关系,长期看,通货膨胀既不能消灭失业,也不能成为实际收入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货币需求增长率从长时期看是稳定的,只有采取稳定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办法,才能有力地消除通货膨胀。为了保证经济的繁荣和稳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基本任务应是按照大约等于经济的实际增长率来稳定地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率。货币主义的代表之一弗里德曼提出了 “单一规则”的货币调节政策,即在经济增长率达3%一4%的情况下,每年的货币供给增长率控制在4%一5%的增长速度上,保持 1%一2%的超速增长,这样就可以使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两个宏观经济目标同时实现。 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指标的问题在于货币主义关于货币需求的重要假设上。因为,如果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以货币供给作为货币政策的观察指标就不可靠。中央银行用货币政策调整供给量的变动率,有时因为银行以外金融中介机构的影响,可能促使货币流通速度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动,这就会抵销货币供给作为中间指标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 (4)国内信用增加额中间指标 所谓国内信用增加额,就是对国际收支的盈余和赤字经过调整以后反映货币供给量变动的指标,其数额相当于国内货币供给量加上国际收入赤字或扣除其盈余。以国内信用增加额作为中间指标的理由是: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如果把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实际上是假定货币供给与总支出和国民收入之间有密切联系。但是,在开放经济体制下,总需求增加了也会促使商品的国外输入随之增加,可能导致或扩大国际收支赤字,这种赤字表示实际货币供给将减少,或可能减缓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因为商品输入增加,最初进口商将以存放国内银行的存款兑换外汇,国内银行接着就要向货币当局或外汇管理当局以本币买入外汇。在政府部门对银行借款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可能就要收回其对银行体系的部分负债,国债发行额将减少,银行持有的国家债券数额将减少,货币供给就会出现收缩或增长速率下降的现象。因此,在开放经济体系条件下,那些对国际贸易依赖甚深的国家如果单纯以国内货币供给量作为观察货币政策对整个经济影响的指标,就不容易反映国际收支状况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国内信用增加额中间指标的问题是:其本身也是一个未对国际收支状况影响进行调整的货币供给指标,与货币供应量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异。因此,只要货币供给与社会总支出之间关系紧密,国内信用增加额就只能作为货币供给量一个辅助观察指标。 总之,目前西方各国最适宜作为货币政策主要中间指标的还是货币供给量,因为它不仅具有直接影响总需求水平的特点,而且便于中央银行控制操作,相对于利率和股票收益率两指标受外界非货币政策因素的干扰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