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道战》由谁导演与谱曲?这部电影绝对经典之作,片中老钟叔发
这部绝对经典之作,片中老钟叔发现敌人赶去村口敲大树上警钟一阶音乐令人叫绝。这部电影导演与谱曲是谁?
81岁导演任旭东透露《地道战》拍摄秘闻 张宇 作于 2005年12月11日 ----------------------------------------------------------- 电影《地道战》的拷贝累计复制发行了2800多部,观看人数总计超过18亿人次,目前正在申报单部影片发行量、观看人数吉尼斯世界纪录。60年前,《地道战》的导演任旭东浑身是伤伏卧在不知叫什么地方的战壕里,随时准备扑向前方的枪林弹雨。他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把战争搬上银幕,他甚至还没有见过银幕,没有看过电影;他更没有想到在纪念中国电影百年的今天,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人…… 导演任旭东谈起电影《地道战》的拍摄,回忆最多的,当是其中的拍摄艰辛与编剧过程中审查过关。虽时隔近40年,但当年的拍摄情景、地点、很多的细节及幕后秘闻,他都记忆犹新。 1963年初总参指定八一厂拍摄—部民兵传统教学片《地道战》。陈播指派任旭东参加工程兵与八一厂联合组成的文学剧本创作组。总参要求1963年完成文学剧本,1964开拍。创作组曾赴冀中地区采访,到1964年几次易人易稿,都不能令陈厂长满意,于是就让任旭东直接写导演分镜头剧本,因为他知道任旭东有临场发挥的才智。 当时总参要求很明确:要把《地道战》拍成一部反映军事内容的艺术性的故事片。导演剧本初稿审查通过后,彭绍辉副总参谋长提出进一步修改的方向;“过去我们用人民战争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和蒋介石反动派,今后我们仍将用人民战争战胜帝国主义侵略者。再修改剧本时要站得高一点,要充分体现人民战争中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力量,歌颂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故事性要真实可信,让观众看过影片后能长人民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让观众真正学到一些基本的军事知识和对敌斗争的方法。”怀着这种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任旭东进行了再次创作。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一稿中把重点放在妇救会主任林霞身上,首任村长牺牲后由林霞接任村长、党支部书记。但有意见认为林霞与高传宝年岁相当,常在—起配戏打交道,易使观众往别的方面想。于是在二稿中改为高老忠担任党支部书记。就这样,从1963年受令编写剧本任务,采访,直至剧本定稿,历经两年时间。 地道内镜头是在摄影棚内拍成的 如何将地道的规模,地道内的战斗设施形象地体现在银幕上﹖最初任导设想选一块黄土地,开挖成地道断面。估算结果,工程太大,成本太高,工时也长,只好放弃。后任导演让美工和置景部门设法在厂内搭景。 银幕上所有地道内的镜头都是在摄影棚内搭景拍摄的。导演、摄影、美工、置景、灯光同力配合,巧妙的运用摄影镜头上下、左右、推拉、摇移、升降,把地道内丰富多采、千奇百怪的地道设施:上翻口、下翻口、右翻口、左翻口,陷阱、陷坑,伪装巧妙的多种多样的地道出入口,枪眼、嘹望孔等都通过灵巧的剪辑,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地道战斗网,展现在观众面前,极大地增强了影片主题的深度与厚度。 大钟、石碾子 都是纸糊的 影片中观众看到的“驴槽、锅灶、石碾子地堡”等设施,在当时冀中平原并不多见,只是个别村庄采用过。影片为了强化教学效果,从当时的杨成武副总参谋长送给任导的《冀中平原地道战总结》材料中挖掘的。 观众都能记得影片《地道战》中两个重要镜头:一是村头那棵老槐树上的大钟,另一个是“石碾子地堡”。据任导讲,当年冉庄是根本没有这一物体的。而他在上世纪90年代,一家电视台带任导去冉庄拍摄有关《地道战》方面的内容时,冉庄讲解员领任导他们参观了冉庄村头新建的“石桥”、“驴槽”、“石碾子地堡”、“锅灶”等设施。讲解员说“石碾子地堡当年冉庄民兵藏在里边,打死过好几个鬼子。任导说:电影“石碾子”镜头画面看上去像真的一样,但“石碾子”是置景工用纸浆模拟的,是假的。“石碾子”下边也没有地道,挖了一个仅能容一个人的小坑。当时战争年代这里是没有“石碾子”这一物体的。另外,古槐树上那棵带有历史感和沧桑感的吊钟,也是用纸糊的。现在,冉庄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当年八一厂在冉庄拍摄《地道战》时搭建的一些场景设施保留下来,如古槐树上的“吊钟”,街心的“石碾子地堡”等以及冉庄原来没有,而按照影片《地道战》补充修建起来,如“驴槽”、“锅灶”及地道内的五防设施等,仅供参观学习亦可。 歌曲来自民谣 编导任旭东率摄制组成员,先后赴冀中平原地道战发源地采访了十多个县区几十个村庄。当年正定县高平村党支部书记孙文喜同志接待了创作组。老民兵讲述了高平地道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老民兵还唱了战斗中自编自唱的民谣:“太阳呀出来照呀么照四方,毛泽东思想闪呀么闪金光……”影片《地道战》中的插曲歌词,就是任旭东根据高平村老民兵唱的民歌加工修改而成的。影片中的村庄起名高家庄,这一村名源于高平村,民兵高传宝也是以高平村民兵队长刘傻子的英雄形象为原形的。 江青下令 拿掉演职员表 影片上映后,江青下令,拿掉演职员表,片头标上“军教片”字样。所有演员包括编导没有拿任何补贴,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拍摄经费。当问及《地道战》这部经久不衰的影片为何没有获得任何大奖时,任导说:“影片公演时正是文革开始时期,所有的评奖都取消了,好在时光的尺度是公平的,许多红极一时的影片都成了过眼烟云,而《地道战》至今还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对为电影艺术忙碌了一生的任导来说,这也是—种极大的安慰。 影片作曲者是傅庚辰:傅庚辰(1935--)黑龙江双城人。曾为《地道战》、《雷锋》、《闪闪的红星》、《梅花巾》、《枫》等近三十部电影作曲,还写了一些歌剧、器乐曲和大量的群众歌曲。其中歌剧《星光啊星光》、女声独唱《请允许》、故事片《闪闪的红星》主题歌《红星歌》,分别在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和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创作一等奖。其他电影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雷锋,我们的战友》、《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管弦乐《欢庆舞曲》,歌曲《梅岭三章》等在群众中也很有影响。 导演任旭东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