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武器弩的发明是谁发明的?它是不是很有用处?地位怎么样呢?
弩的发明是谁发明的?它是不是很有用处?地位怎么样呢?
1.世界最早的弩机出土于公元前6世纪的山东曲阜鲁国故城遗址,证明最早的弩确实在中国。 2.有人以为最早的弩出在公元前400年的希腊,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种说法来自苏联。 关于希腊弩的传说是公元前后一个叫HERO的人说法,从这个资料上来看也根本不能证明是公元前400年,西方学者也认为HERO的说法不会早过公元前一世纪。 3.弩的定义 中国古代一种装有控制装置,可待机发射的远射兵器。由弩弓、弩臂、弩机三部分组成。弩机由青铜或铁制成,包括牙、牛、悬刀三部分。汉代的弩在弩机外面加装了一个青铜机匣,称为“郭”,可以承受更大的张力。另外,汉驽在用于瞄准的“望山”上增设刻度,相当于现代步枪的标尺,提高了命中率。 4.以下是一些弩的资料,供参考 弩是一种冷兵器时代重要的远程武器,它从弓发展而来,但比弓威力更强,射程更远, 在我国数千年的古代战争中被大量运用,直到火器的出现。 弩的结构: 弩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臂、弓、机。“臂”一般为木制;“弓”横于臂前部;“机”装在臂偏后的地方。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机”,弩机一般为铜制,装在弩“郭”(匣状)内,前方是用于挂弦的“牙”(挂钩),“牙”后连有“望山”(用于瞄准的准星); 西汉开始弩的“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当于现代枪械上的表尺,便于按目标距离调整弩发射的角度,提高射击的命中率。在铜郭的下方有"悬刀"(即扳机),用于发射箭矢。当弩发射时先张开弦,将其持于弩机的"牙"上,将箭矢装于"臂"上的箭槽内通过"望山"进行瞄准后,扳动"悬刀"使"牙"下缩,弦脱钩,利用张开的弓弦急速回弹形成的动能,高速将箭射出。 弩的特点: 一、弩与同时期的远射兵器相比具有较高的命中率:弩拥有张弦机构,可以延时发射,将弓箭需一气呵成的开弓放箭分为了装填和发射两个独立的部分。这样射手在用力装弦时不需同时瞄准,可以在装填箭矢完成后,有时间瞄准目标和寻找最佳发射时机,从而能够极大的提高射击的命中率。 二、弩比弓箭具有更远的射程:与只能一个人使用臂力张弓的弓箭不同,弩不但可是使用射自身的足力,腰力张弦,而且可以合几个人的力量和采用绞索等机械的力量张弦,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弓弦的拉力、强度,从面使弩具备更远的射程。在战国时韩国的十二石弩即能射六百步,据推算西汉时的大黄弩(汉制的十石弩)射程可达四百米,(突击步枪的射程呀!)宋时著名的神臂弓能射三百四十步,更大型使用机械力量发射的床弩更是射程达到千步以上。 三、弩与弓箭相比具有更强的火力:因为弓弦强度的关系,弩与弓箭相比也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并且因为连弩和弩箭可以延时发射,大量装填好箭矢的弩可以同时发射,在短 时间内形成密集的火力。 四、使用简便,与弓箭相比,弩的使用更加简便,因为是直射的关系,瞄准和发射更简单,普通人不需或经过简单的训练即可掌握 弩的发展: 据考古验证我国弩的出现应不晚于商周时期,春秋时期弩即以成为一种常见的兵器在使用。 《孙子兵法》中即已将弩和甲盾等一起列为重要的作战物资。(孙子兵法-作战)到战国时期弩更是广泛的运用于之中也从战国早期的擘张弩,(即用臂力开的弩,《孙膑兵法》中称这种弩“发于肩膺之间,杀人百步之外”)发展到战国晚期出现的蹶张 弩,如韩魏的十二石弩(射六百步)等,这些弩因为必须使用更强的力量才能张开,就 要求“弩机”更坚固,开始在“弩机”外加装“铜郭”强化机糟。这一时期弩在战争中运用的更普遍,如韩国的精兵就被称为“披坚甲,持劲督”(弩的一种叫法)魏选武卒 ,考核的要求之一就是要能够挽十二石弩.到了西汉时因为跟北方匈奴长时间交战,作为汉军步兵对抗匈奴骑兵的利器,弩进一步 得到了发展。在“望山”上开始出现用于测距瞄准的刻度,提高了弩的命中率。并且开 始有了连弩的记载:“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资治通鉴》卷21)到了东 汉时期开始有腰引弩(后又作腰开弩)这是单人能拉开的最强弩“力弱者用蹶张,力雄 者仍用腰张”(《武备志》)并且在三国时期诸葛制作了著名的“元戎弩”史载这种连 弩“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魏氏春秋》)同足踏的蹶张弩配合使用 有很强的杀伤力。后来大发明家马钧又对其进行了改进使之成为一种单人即可使用的一 弩五矢的更实用的兵器。 到了十六国南北朝时期骑兵在战场上称雄,弩不便于骑兵在马上使用,而且当时讲究使 用重甲骑兵,所以进一步向威力强,射程远,使用机械力量的床弩发展。到宋朝时为了 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宋军大量的使用弓弩手作战,弩成为北宋步兵的主要武器, 宋军除了单兵使用的神臂弓(虽然叫弓但是是一种弩)宋军着重制造床弩如:二弓床弩 ,三弓八牛床弩,豆+寸子弩等。 至明以后由于火器的迅速发展,佛朗机,鸟铳、红夷大炮等火器大量的装备部队,弩的 作用进一步下降,不再受到重视,直至被淘汰。 弩的作战运用。 一、集中攻击,因为弩有延时发射的特点,使其能大量集中在短时间内同时发射形成密 集的火力打击敌军。齐魏马陵之战,齐军伏兵“万弩俱发”魏军大败,界桥之战袁绍军 两翼伏以强弩,大破公孙瓒军,斩其将严纲。 二、防守利器。弩是一种防守的强力武器,可以在远距离大量的杀伤敌军,但是因为弩 装填慢,较笨重一般不适于进攻,所以更利于防守,特别是步兵对抗骑兵集团冲击的法 宝。弩手一般在持刀盾的其他步兵掩护下作战,守城则利用城墙掩护,野战中很多时候 就利用军中的车辆组成车阵掩护射击。汉军对付匈奴的标准战法就是用车仗围成圆阵, 刀盾兵在外,射手在内对抗匈奴骑兵的冲击,大将卫青还做出了著名的武刚车。 三、多列式发射。因为弩装填和发射比较慢,弩手又不便带有其他武器,为了保持火力 的持续性,我国在汉朝就有了将士兵分为“上弩”“进弩”“发弩”等组轮番发射的多 列式发射的战术,能有效的保持火力的持续。 四、用于狙击,因为弩的远距离射程,在我国古代的一些战争中,多次使用强弩射杀敌 军将领,来达到取胜的目的。在汉与匈奴的作战中,著名的神射手李广就曾用大黄弩射 杀敌将而扭转战局;宋辽澶渊会战时辽国统军的顺国王萧挞凛就被宋军床子弩射死。 几种著名的弩: 一、汉代的大黄弩,汉代的弩强度按石来计算,分一石至十石,(大约引满一石弩需27 -30公斤的力量)其中十石弩最强又被称为黄肩弩,大黄力弩。只有十分强壮的人才能使 用,据后世的考证估算,它的射程能达到四百米左右。 二、诸葛连弩:三国时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 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后来大发明家 马钧对其进行了改进,改成了一种五矢连弩,使其体积、重量大大减轻,成为一种单兵 武器,但是因为生产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没参大量生产后失传。 三、神臂弓,北宋神宗时发明,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射程远达三百四十多步, 号称其他器械都及不上,成为宋军弩手的制式兵器之一。 四、“豆+寸”子弩,这是一种强力的连弩一次可以发射数十支箭(古代火箭炮?)张开 弦需用绳索绞动借用机械的力量,是一种威力极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