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股改来看,我觉得比较失败啊!现在很多股票都在跌!现在很多的股票
现在很多的都开始创新低了!真是拿它没办法,哪个人有好的办法啊?
股市从来就没有很好地转变其向股民掠夺财富的错误定位,股改和近期推出的权证都是为某些利益集团服务的,股市能好吗?这是股改刚开始的一篇文章,请交流。 解决“股权分置”的九个比喻 一、 共识——抢光了衣服还一条裤头的“共识”。 据管理层和某些专家们说,当前进行的解决股权分置方案是各方取得了“共识”。根据是绝大多数流通股股东投了赞成票。尤其试点公司复牌后都涨停了。 但广大流通股股东都十分清楚,尤其管理层更是心知肚明,这只是流通股东无奈的选择。根本无公平、公正所言。现在有许多专家称试点公司的方案是“没有最好,只有次好”的选择。这是站在管理层和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立场上说的。在他们看来,什么是最好——当然是无条件将他们手中的非流通股直接上市流通。以一元钱的成本(通过历次分红恐怕只有几角钱的成本了),流通上市后搏取几倍(二级市场上股价是几元就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暴利。 而对于广大流通股股东来说,他们的损失已是不堪提及。两市超过万亿的市值灰飞烟灭可以粗略的计算出来。许多人已经是倾家荡产,甚至走了老马(6月8日因把割在地板价上股市又突然大幅反弹,因极端懊悔猝发心脏病而死)的路。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任何哪怕是一丁点的“补偿”也是饥不择食。如同一个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一根稻草也要抓住;一个饥饿难耐的人,给一块发馊的窝窝头也赶快吞食一样。但这绝不能说这是他们对捞一根稻草、吃发馊的窝窝头已打成了共识。何况上有“保持国有股的控股地位”,下有试点公司对于极少“对价”的“这是底线”的威胁。在他们来说,只有最坏(什么也得不到)和次坏(多少有一点“小意思”、“小施舍”)之间进行选择。 广大流通股东被掠夺后的狼狈,很像被强盗扒光了衣服,羞愧难当。这时,强盗良心发现,抛回一条小裤头让其暂时遮羞,她当然很快接受并穿在身上,这总不能说他们是打成了“共识”,以后就照此办理就行了! 二、 对价——芝麻开门的咒语 对于非流通股,无论出多大的“对价”,只要获得通过,就是得到了“芝麻开门”的咒语,可以进入“山洞”取得大量的“财宝”。以第一批试点的四家公司为例。有人算过帐,实施他们各自的方案,一次就可获取74亿元的暴利!比以前股市中任何掠夺形式捞得都“过瘾”。 而对于广大流通股东,甭说手中没有试点公司的股票,就是有,最大收益也只不过相当于平时的两、三个涨停板,还得及时抛出,否则看一下600031等“自动除权”的走势就知道,这点可怜的“补偿”弄不好很快就成了“狗咬尿泡——一场空!可以说“对价”是一场零与无穷大的极不对称的比较。 三、沟通——巨人与侏儒的较量。在确定“对价”的过程中,管理层选择了最“公平”的方式——大股东与中小流通股东通过互相“沟通”(讨价还价)确定。有人恰切地将其比喻为“狐狸与小鸡的谈判”;我看更像是把一个巨人和一个侏儒硬推到拳击台上进行较量。广大中小流通股东,散乱在全国各地,他们很难形成合力,甚至没有微机或不会用微机进行投票;而大股东不但实力雄厚,还拥有各方面的优势(宣传、舆论、组织、甚至采用收买等经济手段),在这场“谈判”中处于绝对的强势、掌握无比的主动权。他们是在“最大暴利”和“次级暴利”之间进行选择;而中小流通股东只能在“死亡”和“伤残”中选择, 四、 基金和券商——成了犹大。 在这场利益的搏弈中,基金手中拿着、赚着广大流通股股东的钱,按理应该成为广大流通股股东的代表,与他们在同一条“战壕”里“战斗”,然而从几家上市公司中投票的实际情况看,结果正好相反,他们背叛了广大流通股股东。致使这些明显损害流通股股东利益的不公平方案得以通过。 不过这可以理解,眼前的经济利益使他们放弃了对长远利益和公众利益的权衡。这也不是第一次,如在通过宝钢的增发方案时,先是反对增发,后被收买而“反水“,使这家“不缺钱”的公司圈几百亿钱获得成功。从而也把宝钢请上了“无诚信”的宝座。 五、 非流通股上市流通——脱了马夹又再来了 对于非国有股,虽然有法律规定不能上市流通。但管理层和上市公司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上市流通的欲望异常强烈。不惜违背法律规定试图上市流通,但原来是采取比较隐蔽的“曲线流通”的办法,如曾经遭到反对的“以股抵债”、开放“C股市场”等。在受到质疑和反对后,就干脆来个“脱了马夹”赤膊上阵,利用广大投资者对“分置”的强烈不满,以解决“分置”为借口,直接运作上市流通。 六、 解决“分置”总动员——超级大忽悠。 最近,管理层一反过去对股市上长期存在的问题漠然置之的常态,对这次运作解决“分置”试点,从文件下发,选择试点公司,舆论宣传造势、动员各方力量积极配合,都发挥了空前的高效率,在大部分人对诸多问题还弄不明白的时候,就让其“生米做成熟饭”,并有就此推广的架势。不能不使人感到这是一次超级的大“忽悠”,但这次不是忽悠一对拐杖和一辆担架车,而是广大投资者的生命财产。 七、 补偿——对亡灵的祭奠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最普通不过的道理。而面对牵涉面如此之广,人数和资金如此之大、政策性如此之强的大一系列问题,上面却至今没有一个全面、明确的说法。其实大家都明白,其“对价”的实质是非流通股为了上市流通而付出的“解禁和流通”的的买路钱。与“补偿”根本挂不上号。 首先,既然是“补偿”,起码得先弄明白为什么要补偿、补偿原则、补偿数量、对谁补偿、如何补偿等最基本的问题。然而直到现在,打出“协商”、“沟通”二字就把如此多的问题一把抹平了!这么多重大问题都还糊涂着就射出不回头的“箭”。笔者认为,“补偿”根本谈不上,因为那些最应该付出“补偿”的公司,有许多已经烂掉了,有的根本没有补偿的能力,就是勉强补偿也没有什么价值。而最有补偿能力的又往往是上市晚、业绩好,他们又很不情愿为别人“埋单”。 补偿对象方面,现在流通股东的构成,与过去已是物是人非;不用说老马们已撒手人寰,更有许多人已忍痛离开了股市,他们最应该得到补偿然而已无法得到补偿了。至于最近大量新开户的股民,他们则没有受到损失或损失较小,他们得到“补偿”纯粹是意外之财。也有可能阴差阳错碰巧了把父亲应得的补偿补给了儿子,但这种概率极小。从微不足道的“补偿”和双方身份的变迁,更像是对“老马”及老一辈股民的一点祭奠。 八、 都要进行“股改”——趁她懵懂,都来强奸。 最近管理层推出的“利好”令人眼花缭乱。推出的方案也五花八门,连人们还不熟悉的“权证”也出台了。甚至还有中集集团不肯补偿而要申请退市的消息来“震唬”广大股民,告诉他们不要期望太高了。在这鲜花与毒草共生,鬼叫与甜歌齐吼的状态下,大部分试点公司方案得以通过,而广大流通股东在多方夹击下,除了无奈选择极端不公平的“次孬”。别无更好的路可走。于是管理层在这种以行政手段营造的“大好”形势下,频频开会进行动员,发出了所有公司都要进行试点的号召。并不再进行第三批试点。这无疑是让他们趁流通股股东还懵懵懂懂时,一齐上来进行强奸。 九、 人造牛市——豆腐渣工程。 无论通过试点方案的公司非流通股锁定几年(连法律规定的非流通股流通问题都能说变就变,这种口头的承诺只能是骗局一个,怎能靠得住?)后上市,中国股市未来几年面临超过两倍的扩容大跃进是不争的事实。成本只有几角钱的非流通股面对二级市场上几元甚至几十元的套现“钱景“,其诱惑力比现在要大得多,不套现才怪。其“保持控股”之说只能理解为临时装傻,日后他们若在高价卖出,等股市在沉重的扩容压力下大幅下跌后再买回来,不是控股更多吗?何况那时既无法律约束和流通的任何屏幛,又无流通股东的指责,何乐而不为! 但是在上市公司质量等根本问题上,领导层并没有下那么大的气力。许多要害问题至今无根本转变。因此这种一口气吹起来的“牛市”,在完成“大股东”又一次空前掠夺后,只能像“豆腐渣工程”很快崩塌。受到祸害的还是广大被“保护”的中小流通股东。 总之,当前对“分置”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极不严肃,极不负责的;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如继续进行下去,必将酿成历史上又一个重大冤案。强烈要求管理层如他们所说的“三个代表”、“执政为民”和“保护中小投资合法权益”的精神,立即停止现在的做法,并实事求是地重新制定公平合理的“补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