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战列舰的古塔式剑桥是否影响军舰稳定?二战前日本建造的
前日本建造的战列舰大多有着独特的“古塔式”剑桥,尤其是“扶桑”、“山城”两舰,剑桥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各种设施。从外观上看,体形巨大的剑桥高耸在军舰上,似乎把军舰的重心也提高了,好像会影响军舰的稳定。 这只是视觉上的感觉,还是真的存在稳定问题?为什么二战前的日本军舰会有这种独特的古塔式剑桥?欧美军舰为什么不采用?
1.肯定是有一定影响的,尤其是扶桑级两条军舰,古塔十主桅虽然高大巍峨但是摇摇欲坠,而且导致军舰航海性能严重下降(重心升高,而且影响火炮射击,重心升高使火炮射击产生力矩) 2.日本战列舰一开始也不是古塔式的桅杆,比如扶桑一开始是英国风格的三脚桅杆,后来经过了不断技术改造才变成这个样子的.为什么要技术改造?你仔细想象:日本除了秘密建造的大和级以外所有战列舰几乎都是老式军舰(一战技术水平).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什么雷达装置,所以依赖原始的光学测距仪(不技术改造怎么跟上时代).二战时期,由于日本始终轻视雷达的作用导致他们的电子工业始终严重落后于欧洲和美国.所以这些老式战列舰为了保持战斗力,必须改装,手段只好是安装大型光学测距仪,火炮指挥设备,各种探照灯和有关辅助设施.至于为什么不发展雷达除了现实问题还有就是日本人迷信大日本帝国皇民的眼睛是夜晚可以看见东西的,不需要这些电子玩意. 还有原因就是日俄战争日本形成的投术(闪电,原谅我引用一下).这种战术很冒险,关键就是"站的高看的远".所以他们这样设置特别高的桅杆.殊不知时代变了,上帝青睐的是拥有先进的技术的一方而不是故步自封的大和子民.所以这个绝对是深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