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良心上的感悟有很多人说:感性〉理性做不成大事!=不狠?!太善了
有很多人说:感性〉理性做不成大事!=不狠?! 太善了吃亏,太坏了终有一日会得报. (请大师指点)
感悟良知(撰一小文回答你这个问题) 法制社会抵制良知。曾看过这么一个报道:当一个好心人救助了一个车祸受伤的伤者后,被伤者家属告上了法庭。状告他的理由是救助过程中车开得太快,致使伤者不治身亡。而此时肇事者还逍遥法外。这就是法制社会对良知行为的抵制也或是排斥,因为法制社会的宗旨是让所有社会行为都依照程式进行,而非良知。 法制抵制良知。在法制的背后,我们又发现,很多很多的生活事件,都不是以法律为准绳,而是以良知为标准的。我们是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民族,孔子崇尚“礼”的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根深蒂固。良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规划了2000多年的美德,在中国大地上深得人心。“仁爱”之心使然。我们提倡“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舍己为人”就是社会对良知认同的有力写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面对在法制社会中被遏制了的良知呢?从心理健康、自我认同的角度出发,以法制自我认同的人,重结果,轻良知;以良知自我认同的人,重过程,轻法制。两者无所谓对错,因为我们所在的是法制社会,我们所在的社会提倡“良知”。两者都不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因为两者都得到了个体的自我认同,都在自我理性的角度给了自己一个合理公正超自我的评价,都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细心的人会发现,良知会受到法制的抑制,而持有良知的人不是要面临“良知”与“法制”的矛盾吗?这个矛盾是法制社会自在矛盾的延伸,不是我们的选择性错误,这也成为良知者无法回避的矛盾。 法制社会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而良知则可以超越任何社会而存在,它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原因很简单——社会需要法制,更需要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