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部著作中君子小人的概念发生了变化
在哪部著作中君子小人的概念发生了变化
君子与小人在今天成为中国人的道德评价概念,它们原初的本意只是宗法血缘的差异。宗法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国君的儿子必然要承担各级社会管理职责,他们必须熟悉国情和民情,善于从大局和长远看问题,没有这些素质就难以担当自己的责任。小人就是血缘辈分最低的族人,他们的任务就是从事最基础的工作,他们只需要把手头的活干好,不需要关心社会问题。孔子当年开馆授徒,培养方向非常明确,就是培养管理国家的人,他把这种人称为君子。在春秋以前,完全是分封制,君子只能是贵族子弟,到了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了,平民子弟也可以担任国家管理工作,官员不再是君主之子的专利了,孔子就是要把平民的子弟也培养成君主之子的水平,说孔子竭力维护西周旧制度者都是从孔子的只言片语去臆断孔子。当孔子把平民子弟按君主之子去培养的时候,君子一词就演化为道德评价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就是,不自私,具有社会责任感,善于从大局和长远看问题。同时“小人”一词就成为君子的对应概念,其意就是自私、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