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自制谜语?有哪些方法或讲究?
有哪些方法或讲究?
制谜是先有谜面还是先有谜底,谜的制作实践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两种情况都存在。先有谜面的优点在于,这个谜面往往是现成的诗词曲语,这就是借古人之思,纳入今人的谜道,谜面显得有文采,引人去猜。若先有一个谜底在,制谜时则可以从谜底分析入手,选择不同的谜路。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一条谜中,底和面的字不能相犯。若底面有字雷同,谜学上术语称为“露面”,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里顺便说一下,严禁“露面”,对制谜者是一种限制,对猜者正好是一种巧妙的暗示,猜者通过谜面分析可以看透制谜者在回避哪些字,进而去猜中真正的底,如“一衣带水”打一名,谜底就不可能是“雨衣”,因为“衣”字已露面,则底上肯定无“衣”字,由此,谜底是“汗衫”即成必然的了。灯谜创作要不要积累素材?谜界流行的“射虎必备”,属于猜谜的素材之一。创作的素材那就更多了。有好的谜面(除成句外,还有各种现成的电影戏剧名、人名、物名、书名及现代生活中涌现的各种词语等),制谜者切勿放过。有好的底,制谜者也不妨做个有心人。可把这些搜集起来,记录在你的素材本上。很难想象,一个不积累素材的人,能创作出众多的既有时代气息,又有谜味的作品来。举个例来说,如“总是玉关情”这句唐诗,古人做过谜,今人也做过,名句不妨多做,关键是要有新意,所谓“旧瓶装新酒”。当报上刊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消息后,现成的时事已经和谜底十分接近了。经过斟酌,将首句改为“爱我中国”,虽改一字,但未改其意,依然通顺成文,至此,这则谜的创作方告完成。怎样理解和掌握“别解”?谜是靠汉字的一字多义才得以生存的。汉字在一句话或一个词组中,有它特定的意义。谜作中如果仍取这个义,这就是直解。谜作中如仍取这个本义,则作品终不能成。如“不念旧恶”这句成语中,念作记念解,旧作过去解,要成谜,就必须在别解上做文章,以“读新书读好书”为面来射“不念旧恶”,把“念”和“旧”在这句成语中的本意都别解了,这才有了谜味,也就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所以制谜者一定要在别解上下功夫,所谓“词义相去愈远,谜味来得愈浓”。运用别解是制谜的一个基本原则。 至于如何掌握别解,这就得借助于知识了,汉文字和汉语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一个汉字的释义有多少种,一个句子如何顿读产生歧义,文字和文学功夫愈深,就愈能“借题发挥”。初学制谜者,多查多翻《辞海》、《同义词词林》一类的工具书,乃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灯谜创作的发展,谜中的别解有出现在谜面、谜底和面底都出现等三种情况。这三种都可以考虑,除字谜外(字谜的别解必然出现在谜面),首先应考虑把别解放到谜底中去。 如何看待谜格?“格助谜活”四个字已概括了格的基本功能。因为谜格仅是制谜的一个手段,是迫不得已而求之的。凡用格,谜底的字按照格的变化来念读,最起码的要求是要能读得下来。如底为“人民画报”,你用卷帘格来制谜则不行,“报画民人”实在不知所云。一般他说,谜底的原有念读总比格变后的念读顺达得多,所以制谜者应尽量地避免用格。 什么是“谜面抛荒”和“谜底踏空”?这两种情况都是制谜中的常见病,应特别注意。 谜面上的个别字、词落实不到谜底上去,成为面上的闲字,术语称“抛荒”。这在借用成句入谜的作品中极易出现。“抛荒”又有尚可捎带和无可捎带的区别:凡是一句中是主语或处在骨干位置上的词,“抛荒”是不允许的,是为无可捎带,反之则可捎带。 如:一夜征人尽望乡(猜时人:齐怀远)一夜为闲字,但由于所处位置在“弱拍”上,故尚可捎带。再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猜外国作家名:雨果),“晓看”、“锦官城”都处在骨干位置上,都在本谜中被抛荒,故整个谜难以成立。 谜底上的个别字词在谜面上得不到反映,成为底上的余字,术语称“踏空”。“踏空”也有扣合和扣不住的区别:凡是处在“弱拍”位置上的虚字或附加词,勉强扣合尚可,应视为带得过去的,反之则扣不住。“踏空”在灯谜创作中是不允许的。 如:肝胆照江湖(猜电影名:《碧海丹心》),谜底四字为两组骨干词,由于谜面扣合牵强,致四字踏空,整个谜也难以成立。 什么是“倒吊”?“倒吊”亦是制谜中的常见病。在逻辑范畴内特别是在概念上,制谜要求面和底要有基本相同或相类的外延;如不能相类,则面上概念的外延必须小于底上概念的外延,即面上是外延较窄的种概念,底上才可能是外延较宽的属。倘若颠倒种属关系,势必有悻情理,谜的扣合上也就扣不妥贴了。如“水陆要塞”猜地名“山海关”,“水陆”的外延要比“山海”大得多;“不同凡响”猜书名“神曲”.从属概念声响无法推出种概念乐曲,这些都属词义概念上的倒吊。倒吊本质上属于难以成立的谜。 总之,制谜要有一个基本功和四个基本要点。 一个基本功是:博览、勤学、强记,不断积累素材,加强创作实践。 四个基本要点是:①谜面要成文;②底面不相犯;③别解方成谜;④扣合须妥贴。 按照灯谜创作的实践,来具体剖析制谜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如下—— 一、以面求底法 “巧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条谜面在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谜目获取不同的底(确定谜目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谜目限制了谜底的范畴,体现了谜底的必然性和规定性)。但在一个谜目里,只能是一个底,求这个底,一般可按照下列顺序完成(当然在人的实际思维中会经常打乱)。 ①拢意法:以面所概括的意思求底,底为面的浓缩。如“万紫千红遍地开”猜商业术语“各色花布”,猜越剧演员“陆锦花”;较长的面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猜三国人“糜芳”。 拢意的要求是要“拢”得住。在逻辑范畴上,特别是在概念上,要意会而神传,严格防止“倒吊”。拢不住谜底怎么办?一般可采取分扣的办法。 ②分扣法:把谜面分成几成意思(即几个部分,一般两部分),分别扣合一底或多底。如“百般红紫斗芳菲”猜作曲家“美丽其格”。 分扣以扣二底为较佳选择,二底取同一谜目则更佳。如“花褪残红青杏小”猜国名“刚果”,从拢意的手法看,面虽有闲字,尚可捎带(谜面说的是因果关系),创作者继续追求谜的慎密,又配上另一国名不丹,底变成“不丹、刚果”.这样一分扣,使谜更趋工稳。 ③离合法:以别解的手法,看面句能否有字形拆拼的意思,再以此意觅底。此法一般用于字谜。如“松柏后雕”猜书法家“林散之”。“一杯一杯不落空”猜演员“二林”。这些谜都是巧妙地利用面句文字离合而成的。 ④象形法:以别解的眼光,看面句是否具有象形的意味,再以此意扣底。此法一般也用于字谜。如“雨后山色浑如睡”猜“雪”字;“势如破竹”猜影目“丫丫”。 ⑤承启法:寻求原诗词曲语的上下句,以承上法和启下法来扣底。如“家祭毋忘告乃翁”打报刊名“宁夏日报”(承上法);“东风不与周郎便”(燕尾格)打成语“金屋藏娇”(启下法)。 ⑥综合法分析面句后,以文义部分和拆拼、象形等相互结合,以综合性的手法来觅底。如“未会牵牛意若何”猜“羞”字。 以面求底终究是一种难度颇高的创作,初学者应引起重视。 二、以底求面法 以底求面的创作情况是丰富多采的。个中的创作法门,二十年代曾有人列举了四十三个门类。现代灯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已经用别解来取代了这一类旧的法门,大大减少了制作法门的复杂性。尽管如此,以底求面的创作情况仍是十分错综复杂的。 首先,是关于谜的拟面,它要求文字的逻辑性和文采相结合。拟面,充分反映创作者这两方面的水平。 清末谜家张起南在《橐园春灯话》中曾经对拟面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谜之雅俗巧拙,其关系全在择面,有同一谜底而优劣判然者”,他认为“谜之表面不佳者,内容亦不足观。如西子不洁,人皆掩鼻;若徒饰外观而扣合牵强,或抛荒题面,或影响模糊,则皮之不存,毛将安附?”他还说:“大抵制谜,必先择谜底,相其能中绳尺与否;然后因材器使,摭拾成语,或蒐泳典实以合之。如无佳面,宁可弃置。”张起南的这番话,今天看来虽有偏激之处,但其对拟面的重视程度,仍然闪着真知灼见的光芒。当代的大量谜作是靠自撰谜面来成谜的,“西子不洁”的情况已屡见不鲜,所以要强调自撰的谜面也得有文采,有文学性,又合谜理,这就要求作者注意锤炼字句。谜面达到“不可更易一字”仍是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