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
抗日战争 1937年7月~ 1945年9月 , 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中国单独对日作战计有四年半时间。到1941年12月8日 ,日军袭击珍珠港,对美、英开战,中日之间的战争,始演变为太平洋战争。中国乃与美、英并肩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投降为止。 抗战前的中日状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又在淞沪和长城进行武装侵略。复在华北制造“特殊化”,终于在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时,中日两国国力对比悬殊。日本是帝国主义的五大强国之一,轻重工业相当发达,陆海军在质量与装备上占绝对优势。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工业落后,生产力薄弱,装备差。中国依靠的是军队及民众的高昂士气,以血肉之躯,与侵华日军拼斗。 国共合作抗日御侮 1937年7月7~8日 ,日本华北驻屯军于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附近发动卢沟桥事变。事变爆发之日,正值国共两党商谈团结抗日之时。中共中央即于8日发布《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抵抗日军的侵略,国共两党合作抵抗日军的新进攻。同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电令第二十九军就地抵抗。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最后关头一到 ,我们只有抗战到底 。”8月13日,日军突然向上海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淞沪会战遂告爆发。15日,蒋介石下达总动员令 , 将全国临战地区划分为5个战区,并将大批主力部队调往上海方面。25日,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0月12日 , 南方8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改编后,立即开赴华北 、华中敌后作战 。9 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通 讯社发表了 《 中国共产党 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结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此前后,国民党的军事政治机构也作了某些调整,任命朱德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聘任周恩来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等等。同时,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必须发动全民参加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 。 1938年5月,毛泽东作了《论持久战》讲演,论证了抗战必然持久,最后胜利必然属于中国。 抗战初期,国民党可使用于第一线的兵力约100万 , 全部投入正面战场,确保了重要阵地与地区,消耗疲惫日军有限之兵力 ,粉碎其“ 速战速决”战略 ,从而迫 日军于平津、津浦、平绥、平汉、太原等地会战,并且迫使日军增兵上海,日军被迫从由北向南的作战改为自东向西 , 乃有4个月的京沪会战 ,3个月又25天的徐州会战 ,4个月又23天的武汉会战。在一系列会战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 、第九军军长郝梦 龄 等壮烈殉国。为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八路军、新四军积极开展敌后抗战 。1937年9月25日 ,八路军第115师在晋北平型关首战告捷( 见平型关战役 ),取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胜利。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民主根据地。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军队对日军之攻势,采取战略防御的方针,在作有限度的抵抗消耗疲惫日军之后转移后撤。在16个月的时间内,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青岛、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主要城市,蹂躏了东半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但中国的抗战打破了日军挟其优势军备进行连续不断之攻击、迅速歼灭中国野战军、夺取战略要地、迫中国屈服的企图 ,宣告了日本“ 速战速决 ”政策的破产 ,粉碎了它“ 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计划 。 中国的抗战以空间换取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人兵力,消耗敌人战斗力,从而达到阻止敌人前进及建设长期抗战力量之目的。 战略相持阶段的开始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以后,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由于战线延长、兵力分散、预备兵源枯竭,以及国内财政经济困难,被迫改变侵华的方针和策略。在政治上,日本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企图引诱国民政府降日反共,从而达到其“以华制华”的目的。在经济上,加紧掠夺占领区资财,建立所谓“长期自给体制”,以克服财经困难,达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在军事上,日军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改取以保守占领区为主的方针,对侵华兵力部署进行调整,在南京成立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侵华日军(不含关东军)。为了对国民政府施加压力,继续向正面战场发动了南昌 、随枣 、长沙(两次) 、桂南 、豫南、上高 、晋南等次战役 ,但除了占领海南岛 、南昌 、晋南外,其他地区并无进展。自1939年起,日本陆海航空队不断向中国战略的重要目标重庆、成都、贵阳、昆明、衡阳等地实施战略轰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与此同时,日军为保住占领区,集中兵力企图首先摧毁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尔后分散兵力占领要地建立据点,逐步削弱并最后消灭八路军。他们在大量伪军配合下,实行三光政策,肆意杀害无辜群众,但八路军在广大群众支援下,艰苦奋战,牵制了日军主力部队,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由于中国军民的顽强抗击,使日军的进攻没有收到歼灭性的效果,而中国抗战所面临的许多艰险局面也逐一度过。 随着日本侵华方针的转变,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分子于 1940 年 3月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 组织伪军。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主要当权派,虽然继续抗战,但已由抗战初期的联共抗日,转向防共抗日 。1939年1月 ,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虽然继续部署对日抗战,但同时制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通过“整理党务”的决定,设立“防共委员会”。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 据地 ,长期 进行包围封锁 ,不断制造反共摩擦。1941年1月 ,国民党制造的皖南事变 ,对抗战事业造成重大损害。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关头,不断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用长期合作来支持长期战争,贯彻独立自主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进一步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日军多次围攻和“扫荡”。特别是1940年8~12 月进行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 。同时,领导根据地军民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 到1940年底 ,八路军、新四军等已发展到50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人口达1亿多 , 成为坚持长期抗战的中坚力量。 中国成为太平洋战争的主要战场 1941 年12 月7日(夏威夷时间 ),日本袭击美国 海军基 地珍珠港 ;8 日 ,美国、英国对日本宣战;9日 ,中国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 ,同时声明对德、意两国处于战争状态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中、美 、英 、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对轴心国共同行动的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次日,蒋介石接受同盟国的推举,担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指挥本战区的盟军共同对敌作战。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中国作为主要战场,钳制了日军的60%兵力。中国军队为了配合美、英军的对日作战,进行了第三次长沙会战,使日军遭受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第一次大失败。同年3月 ,日军进攻缅甸 ,英国守军告急,中国以陆军第五、第六、第六十六军组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以重大的伤亡及几年的艰苦作战,终于配合盟军将日军赶出缅甸。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日军为了把中国占领区变成其稳定的战略后方和兵站基地,进行惨无人道的毁灭战和连续的“扫荡”,并构筑大量的封锁沟、封锁墙和公路网。由于日军的连续“扫荡”和摧残,加上华北地区连年灾荒,致使抗日根据地军民遇到极端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和实行了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整顿三风等一系列正确政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出于牵制日军的战略需要,积极援助中国进行抗日战争,向国民政府提供了财政与物资援助,并废除了在华治外法权。1943年11月,美、英两国首脑还邀请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共同协商对德、日作战的计划,并发表了《开罗宣言》。由于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中国成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并且是联合国发起国之一。 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 1943年,在太平洋战场美军转入战略反攻。日本为了挽救其军事上的不利态势,于1944年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结果国民党军大溃败,丢失了大片国土。西南大后方人心惶惶,为抗战以来未有的险恶局面。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一党专政,在经济上,官僚资本垄断操纵 ,致使大后方经济凋敝 ,通货膨胀 ,民不聊生。美国政府派遣P.J.赫尔利来华“调处”国共两党关系,致使中国的政治局势更加复杂化。 与此相反,中国共产党从1943年夏秋开始在反“扫荡”、反“ 蚕食”、反“ 清乡”斗争中 ,逐步 恢复和扩大根据地;从1944年起乘日军抽调力量于太平洋战场和实施打通大陆交通线之际,向日军展开了局部反攻。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 代 表 大会 ,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同年5月5~21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所确定的路线,仍然是一条坚持独裁、抵制联合政府、抢夺胜利果实、准备内战的路线。两个大会表明了国共两党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两种不同立场和态度,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和革命的发展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3国发表《波茨坦公告》 ,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并向中国东北日军占领区进军。中国军队积极配合盟军的攻势,进行了全面大反攻, 日本终于在8月15日正式宣告无条件投降。9 月2日,正式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9 日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签 署了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中国军民在8年抗战中 ,承受了最大的民族牺牲 ,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军民伤亡 3500 余万人,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从关内骗招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 。此外 ,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8年中 ,中国的持久抗 战 特 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2/3 , 共歼灭日军150余万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抗日战争进入相持 阶段后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敌后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 ,歼灭日伪军170余万人 。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128.3万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它是中国各族人民近百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壮烈光辉的篇章。1995年9月3日北京举行纪念大会,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抗日小英雄的真实故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