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金和999金的区别
黄金按性质分,可分为“生金”和“熟金”两大类。生金又叫“原金”、“天然金”或“荒金”,是人们从矿山或河床边开采出来、未经提炼的黄金。凡经过提炼的黄金称为“熟金”。熟金中因加入其他元素而使黄金在色泽上出现变化,人们通常把被加入了金属银而没有其他金属的熟金称之为“清色金”,而把被掺入了银和其他金属的黄金称为“混色金”。K金是混色金成色的一种表示方式,4.1666%黄金成分为lK。黄金按K金成色高低可以表示为24K、22K、20K和18K等,24K黄金的含金量99.998%,基本视为纯金,22K黄金含量为91.665%。黄金成色还可以直接用含量百分比表示,通常是将黄金重量分成1000份的表示法,如金件上标注9999的为99.99%,而标注为586的为58.6%。 市场上的黄金制品成色标识有两种:一种是百分比,如G999等;另一种是K金,如G24K、G22K和G14K等。我国对黄金制品印记和标识牌有规定,一般要求有生产企业代号、材料名称、含量印记等,无印记为不合格产品。国际上也是如此。但对于一些特别细小的制品也允许不打标记。 黄金的成色: 黄金及其制品的纯度叫作“成”或者“成色”。 公元前200多年,希腊家阿基米德(Archimdes)曾为判断一顶皇冠是否纯金做成的而发愁。他在浴盆里洗澡的时候发现了被后人称为"阿基米德比重"定律: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从而圆满的证实了国王定做的皇冠是否纯金做成的。 黄金的纯度究竟如何表达? 【1】.用"k金"表示黄金的纯度 国家标准GB11887-89规定,每开(英文carat、德文karat的缩写,常写作"k")含金量为4.166%,所以, 各开金含金量分别为(括号内为国家标准): 8k=8*4.166%=33.328%(333‰) 9k=9*4.166%=37.494%(375‰) 10k=10*4.166%=41.660%(417‰) 12k=12*4.166%=49.992%(500‰) 14k=14*4.166%=58.324%(583‰) 18k=18*4.166%=74.998%(750‰) 20k=20*4.166%=83.320%(833‰) 21k=21*4.166%=87.486%(875‰) 22k=22*4.166%=91.652%(916‰) 24k=24*4.166%=99.984%(999‰) 24k金常被认为是纯金,成为"1000‰",但实际含金量为99.99%,折为23.988k。(国际上已禁用“9999金”、“纯金”,以及实际上不存在的“24K”金等不规范的标记方法) 【2】.用文字表达黄金的纯度 有的金首饰上打有文字标记,其规定为:足金--含金量不小于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