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机动”的原理是什么?对作它的飞机有什么要求?
“眼镜蛇机动”就是突破“失速障”——过失速机动.过失速机动就是飞机在超过失速迎角之后,仍然有能力完成可操纵的战术机动。它主要用在为占据有利位置的机动飞行中。 过失速解决办法:推力矢量技术 简而言之,推力矢量技术就是通过偏转发动机喷流的方向,从而获得额外操纵力矩的技术。我们知道,作用在飞机上的推力是一个有大小、有方向的量,这种量被称为矢量。然而,一般的飞机上,推力都顺飞机轴线朝前,方向并不能改变,所以我们为了强调这一技术中推力方向可变的特点,就将它称为推力矢量技术。   不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发动机的喷流都是与飞机的轴线重合的,产生的推力也沿轴线向前,这种情况下发动机的推力只是用于克服飞机所受到的阻力,提供飞机加速的动力。   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则是通过喷管偏转,利用发动机产生的推力,获得多余的控制力矩,实现飞机的姿态控制。其突出特点是控制力矩与发动机紧密相关,而不受飞机本身姿态的影响。因此,可以保证在飞机作低速、大攻角机动飞行而操纵舵面几近失效时利用推力矢量提供的额外操纵力矩来控制飞机机动。第四代战斗机要求飞机要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即大迎角下的机动能力。推力矢量技术恰恰能提供这一能力,是实现第四代战斗术、技术要求的必然选择。 最著名的过失速机动则应该是俄罗斯的苏-27飞出的眼镜蛇机动,它曾经让全世界的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