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后期美国政治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肯尼迪、约翰逊总统在国内首倡“伟大社会计划”、在国际上发动了越南战争。这两项以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都遭到了失败,所以自由派知识分子围绕美国的冷战政策和道德准则展开了一场辩论。在这场辩论中,冷战的自由派分裂为两个派别。一派把“伟大社会计划”的失败归咎为美国政治制度掣肘进而对美国政治制度产生了怀疑,这一派人物被称为“新左派”;另一派知识分子认为“伟大社会计划”的失败是自由主义本身的问题,所以他们开始与激进的“新左派”拉开距离,这一派就是所谓“新保守派”。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冷战政策遭到了激烈的批评,“新左派”甚至抨击美国的政治制度。在这个时刻“新保守派”成为新一代的冷战斗士,他们极力为美国的冷战政策辩护 ,并树立美国制度优越的信念。里根上台后,新保守主义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因为里根和新保守主义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里根政府对苏联采取“推回”政策(Roll Back)并 强调道德征伐,这些政策与新保守主义者的主张不谋而合。但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保守主义者没有能够对苏东的变化做出合理的预测和分析。苏联的解体,使得新保守主义者失去了目标,在政策主张上出现了分歧。冷战后,新保守主义阵营也分裂为老的新保守派和年轻的新保守派,老一辈的新保守派主要强调反共(国际上)反左(国内);年轻的新保守派则强调在海外推广民主,在国内反右(主要是中西部的新孤立主义),强调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2]由于新保守主义阵营一定程度的分裂,加上民主党的长期主政使得新保守派出现了一个低潮。但是,新保守派大多是学者,他们控制着美国许多著名的期刊和杂志。1985年 新保守主义的“教父”欧文·克里斯托尔(Irving Kristol)创办了《国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季刊,该杂志迅速成为新保守主义者的中心论坛之一。1994年新保 守派新的领军人物威廉·克里斯托尔(William Kristol,巧合的是他是新保守主义“教父”之子)创办了《旗帜周刊》(The Weekly Standard),这个期刊很快就成为了新保守 主义的重要理论园地。除了上述两个杂志外,新保守主义重要的理论宣讲阵地还有:《评论》(Commentary)、《公共利益》(The Public Interest)、《新共和》(The NewRepublic)和《世界事务》(World Affair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