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怎摸刷牙啊?同题目!
同题目!
一、牙刷 1、杨柳枝 在甘肃省敦煌莫高石窟196窟西壁有晚唐时期刷牙的画面。牙刷是柳枝做成的。据考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牙刷和刷牙资料。在晚唐时期,那时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 在赤锋县大营子村挖掘出土的辽庆应九年(公元595年)的附马墓中,有两把骨柄牙刷,长19厘米,有8个栽毛孔,分两排,孔部上下相通,有金属丝结扎过的痕迹,牙刷栽毛部的长度为2.5厘米,与现代牙刷极为相似。而外国的栽毛牙刷则是在公元15~17世纪才有的。 从古书记载来看,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两行,上植马尾。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 2、木条 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古人已经知道利用半圆形木条来刮除牙菌斑和牙结石。据说,这种木条缘自印度和中国,最终传入日本。起初,这种“牙刷”是僧侣在祭祀以前用于洁净牙齿的用具,后来逐渐被普通人使用。 后来,有人在这种木条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木条一端削尖,另一端做成刷状 二、牙膏 宋代,已有了类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药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来漱口。如果怕清洗不干净,便用手指代替现在的牙刷,在不然,就是先前说的杨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齿。 公元1552年,明代医学家江?编辑的《名医类案》一书中,载有用薄荷玄明散(制作方法:薄荷60克,硝石60克,没食子60克,冰片2.1克,玄明粉3克,硼砂30克,青盐60克,共研极细末)擦牙,治疗风热牙痛。 公元1590年,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白芷条下,载有用白芷3克,朱砂1.5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黄豆大,频用擦牙,以治疗风热牙痛。 古代医学文献还载有用细辛9克,白芷9克,青盐9克,冰片9克,荜茇9克,共研极细末擦牙,以治风寒牙痛;用补骨脂60克、青盐15克,共研极细末擦患牙,以治虚火牙痛;用咸橄榄核(烧存性)3枚,青黛0.9克,冰片0.3克,共研极细末,擦患牙及齿龈,以治疗牙龈出血;用没食子18克,生石膏30克,补骨脂18克,香白芷12克,青盐6克,熟石膏30克,共研极细末,擦牙预防龋齿;或用皂荚煅成灰与食盐混合,共研极细末擦牙,预防龋齿。还有就单用食盐细末刷牙。 “口齿乌髭” 据张果《医说》记载,南梁刘峻所著《类苑》中有首歌谣,题作《西岳华山峰碑载口齿乌髭歌》,歌谓:“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开麻蜀地黄。木律早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青盐等分同烧煅,研熬将来使更良。揩齿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早在公元六世纪的南梁就刊刻于石碑的“口齿乌髭”,用皂角、荷叶、青盐等各种药物研熬而成,对牙齿口腔有增白留香、消炎镇痛作用,还兼可乌发,效果比如今的药物牙膏还要神奇。“口齿乌髭”实在可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药物牙膏。 据上述碑文,这种疗效神奇的牙膏被用来“揩牙”,而非刷牙,是不是说我国古代没有牙刷?其实,用手指抹些牙粉牙膏揩牙只是古代保持口腔卫生、防治牙病的方法之一,此外,不仅有用中药煎汁漱口,还有刷牙护齿的方法。1954年由考古发掘,从公元959年的辽代墓葬中出土的两把骨质牙刷柄,就足以说明,中国的使用牙刷洁齿,少说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如今,许多人在每日清晨起床刷牙漱口,或在晚上临睡前刷一次牙。而我国历代中医著作则不仅以为睡前比晨起漱洗对护齿尤为有效,更倡导每餐必漱,医学名家张景岳《景岳全书》就指出:“每于饭后必漱,则齿 至老坚白不坏。”这是十分科学的。当然,“齿至老坚白不坏”的说法只是强调每餐漱洗的重要,牙齿作为人体的器官之一,由于各种原因,总免不了会有伤病,包括常有的缺损。如今牙科对缺损者,常采用镶补的医疗措施,以恢复牙齿的功能。不知者,必以为很现代;知之者则会想起《新修本草》——在这部唐代由国家颁行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中,已有用白锡、银箔、水银合成银膏,以作牙科充填物的记载。见于《新修本草》的用汞合金补牙的记载,还表明我国的牙科医疗技术,曾经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