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机会吞并巴基斯坦吗?
呵呵!随便说说! 其实,人家原本就是一家的。 18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但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逐渐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度次大陆中印度教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 这才有的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而蒙巴顿也给印度和巴基斯坦留下了一个玩意,让他们难以消停,就是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是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阿富汗四国之间的一个小地方,当时的克什米尔地处偏远,远不像印度次大陆中心地带经济的发达,一直是土邦统治。由于难于施政,蒙巴顿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上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 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 但克什米尔当时的土邦王则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妄图独立成国;后来发现成国梦不成了,又倾向加入印度但遭到民众反对。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如今,虽然印度已经成为次大陆上最大的国家,但想再吞并巴基斯坦回复大印度时代,恐怕不大容易了。 印度国土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人口11亿;相比巴基斯坦78.9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和约1.5亿人口,巴基斯坦的确不大。但印度对巴基斯坦问题与我国的台湾问题绝不相同。 巴基斯坦已经成国多年,国家地位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且巴基斯坦多年来执行较温和的民族及宗教政策,发展虽然赶不上印度,但也均衡扎实,且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多年与印度征战,其战争机器的实力不容小觑。 故此,印度要吞并巴基斯坦,需要有两个准备: 1.足够的军事准备; 2.面对国际舆论,外交甚至经济及军事压力的准备; 然而很遗憾的是,印度显然在这两方面准备的都不够。 军事上,印度自上世纪中叶开始建国,一直以大国自居,外交上更是力图建立地区影响力,但长期以来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上,印度都难以同亚洲邻居中国相抗衡,甚至连岛国日本都比不上。 因此印度一直力图建立强大的军事机器,以提升其地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军工体系,但很可惜,直至今日,印度只能靠买过日子,无论LCA还是阿琼坦克,都是摆设,可谓劳民伤财。 巴基斯坦远不如印度有钱,工业基础也不强,但外交上巴基斯坦的定位比较实际,依托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虽然不好听,但很实惠,中国援助下的船厂,飞机制造厂在未来5年内都会成型并出产本国武器。现有装备无论是枭龙还是江卫II改型,虽不先进但性价比高,利于大量装备,对付美国不够使,对付印度有富余。 因此,印度要想建立针对巴基斯坦强有力的军事优势,恐怕仅仅依靠目前海军上和战略导弹上的优势还不够。而准备好这件事需要多少年,在慢吞吞的印度人身上,还真找不出答案。 至于国际压力,印度妄图吞并巴基斯坦,即使军事上准备充足了,也未必得逞。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战略关系,届时如果巴基斯坦要求中国出兵,我相信中国会欣然前往的,因为这将是一个绝好的打压印度的堂皇的机会。 印度虽然阿三一点,但还没傻到连这个都看不明白,所以于情于理,印度都不敢擅动巴基斯坦的。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