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椽等于多少米古建中所说的面宽五间,进深九椽补间一攒,其中一椽,
古建中所说的面宽五间,进深九椽补间一攒,其中一椽,一攒各等于多少??
中国古代建筑,以比例模数制为度量标准,也就是说只有比例关系,没有具体数据,所以你这个问题无法给出准确数据。 《营造法式》中的大木作部分,规定房屋建筑的尺度、比例,均以“材”、“分”为基本模数(或单位)。其它建筑,如:各类复杂的斗拱、柱、梁、屋顶的的长阔大小,均以这个基本模数为基准,是它们的倍数。 老式的木结构房子,屋架上最高的一根粗横木叫梁或栋梁,两边依次逐渐矮的叫檩,在梁和檩、檩和檩之间每隔若干寸钉一根细木条,用来放瓦片或托板。因此一间房间的“进身”,可以用几椽来计算。一根椽的长度,叫做一椽。普通的民房,一般是梁的两旁各有三椽,因此称为“六椽”房子。 明清建筑中,大的尺度是间,既两立柱之间的距离,以“攒”为单位;两斗拱之间的间距,谓之“攒”一“攒”为十一“斗口”宽;“斗口”则依使用者门第高下,官位大小而定,在四寸到1寸之间。 斗拱的大小决定着一幢建筑的用途和规格。制作斗拱之拱的木材称之为“材”,“材”在宋代建筑结构里,既是一个标准构件,同时还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材”的截面高宽之比为15:10,其截面大小分为八等,最大一级,“材”高9寸(宋尺),“材”宽6寸(宋尺);以后递次减少;最小一级,“材”高4寸半(宋尺),“材”宽3寸(宋尺)。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不用尺作为计算单位,而是以相应“材”的宽度作为计算单位,也称为“材”。一“材”的十分之一,称为“分”(去声)。一幢建筑,其斗拱等级,“材”的大小决定之后,其长度计算单位“材”就定为该幢建筑的长度计算单位。 清朝的《工程做法则例》和宋代的《营造法式》可以说一脉相承,但名称、构造和在构架中所起作用都有变化。清式每一组斗拱称一攒。原来宋式的模数单位“材”,其基本含义未变,但是名称改为“斗口”,“斗口”共分12等级,“斗口”宽最大6寸,最小1寸(清尺),实物所见最大一级 “斗口”宽四寸(清尺)。在清式建筑中,结构件的尺寸是“斗口”的比例数。例如:每一组斗拱称一“攒”,“攒”与“攒”之间的间距规定为11“斗口”;又如:立柱高为60“斗口”,直径6“斗口”;明堂柱间距为7~9“攒”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