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的长门号战列舰为什么没有参加很多战役要求是有本舰情况具体
要求是有本舰情况具体特点说明
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按照“八·八舰队”计划正式建造的第一级战列舰。有两艘:长门(Nagato)和陆奥(Mutsu)。长门号1917年8月28日在海军吴工厂开工,1919年11月9日下水,1920年11月25日竣工。陆奥号1918年6月1日在海军横须贺工厂开工,1920年5月31日下水,1921年11月22日竣工。   根据一战海战的教训,低速、高火力、重装甲的旧式战列舰和高速轻装甲的战列巡洋舰都不适应新的海战条件。日本海军决定建造高速重防御的新型战列舰。该级舰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410毫米主炮。并且为了410mm主炮远距离炮战中测试弹着点、以及观通和指挥的需要,采用了高大的塔式舰桥。之后日本海军的主力舰纷纷按照这个样式进行改造或新建。在建造该级舰的同时,日本海军还开工建造了加贺级战列舰和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加贺级和天城级都是在长门级的基础上,在烟囱后方,后主桅之前布置一座双联410mm主炮。区别在于速度和装甲各有侧重。天城级的假想对手是美国海军的6艘列克星顿级战列巡洋舰。   1920年华盛顿裁军会议召开,对美、英、日、法、意五个主要海军国家的战舰吨位、火力和总吨位进行了限制。以英美海军的525000吨为标准,五国按照10:10:6:3.5:3.5的比例建造主力舰和巡洋舰。战列舰吨位不得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4英寸(356mm)。按照这个标准,长门级战列舰属于被条约禁止的舰型。列强要求日本终止该级战列舰的建造,并销毁已下水但未完工的陆奥号战列舰。日本借口国内的小学生已为建造该舰捐款并且该舰已经建成,如果废弃将引起国民的不满,在日本的强硬态度下,美英最终同意日本将陆奥号建成,天城级已接近完工的头两艘(天城、赤城)可以改装为航母,但是加贺级战列舰必须销毁。作为补偿,日本同意美英也建造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科罗拉多级和纳尔逊级)。1923年9月,由于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在横须贺工厂的天城号龙骨被震坏,日本将加贺号改造为航母。土佐号于1925年2月在日本四国岛西南部的宿毛湾沉海销毁。 三十年代中期长门级两舰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包括拆除一个烟囱和改装大舰桥。   从1920年开始,到1940年大和号服役期间,整整20年期间,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最强大的战舰,被看作日本海军的象征和最精锐的战舰。长门号作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旗舰,尤被看作非到最后关头不得动用的最后王牌。根据这一思想,二战期间,长门号和大和级都没怎么参加作战行动。   1942年6月,长门和陆奥参加了中途岛海战,未能发射一发炮弹,海战以日军的惨败而告终。   1944年莱特湾海战中,长门号参战,编入粟田健男的第一进击舰队,未取得大的战果,反而被美军重创而在大战剩余时间失去行动力,停留在横须贺修理厂直到战争结束。   长门号在战争后期多次遭到美军飞机空袭。在日本投降时,它是唯一一艘处于可操作状态的战列舰。被美军缴获之后,1945年9月15日从日本海军序列中除名,于1946年7月在比基尼环礁成为“十字路口”原子弹试验的靶舰。在A试验(空中爆炸)中幸存,在B试验(水面爆炸试验)中受损严重,在水面漂浮5天后沉没。 陆奥号则在1943年6月8日在吴港外海的柱岛泊地因三号炮塔弹药库爆炸而沉没。1943年9月1日除名。战后70年代日本建造的第一艘原子能动力船只,就命名为陆奥号。   1946年7月29日,长门号在比基尼岛海域美国原子弹爆炸效果测试中被击沉。   值得一提的是,开战初期为日本海军南征北战打天下的母舰加贺号也是使用长门级的舰体,因华盛顿条约的限制而改为航空母舰,这样虽然使它在开战初期昙花一现,最终还是免不了进海底的份。 性能诸元: 排 水 量 38,625吨(标准)/43,580吨(最大) 动   力 91,000马力 载   机 3架浮筒式水上飞机 航   速 25节 主   炮 四座双联装16.1英寸(409mm) 副   炮 5英寸(127mm)8座 高   炮 3英寸(76mm)4座,25mm98座(改装后) 鱼   雷 8座610mm发射筒,4座在水上,4座在水下 舰   员 标准1350人(战时14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