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脑子想话,为什么是心里说话?
明明是脑子想话,为什么是心里说话?
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其实大家都晓得心脏不是思维器官,它并不能真的去“想”。 但既然是习惯使然,也就无所谓对错了,反正大家也都“心”里明白“心”照不宣嘛。 祖国的语言这样丰富,如果我们一味追究很多习惯用语的准确涵义,反倒会陷入无穷的文字游戏之中,没有必要,实在没有必要咯。 当然啦,我们还可以从“古代生产力落后,科技尚不发达”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不过小兵倒是觉得,使用“心”这个字眼来表达个人情感,实在比用那个干巴巴的“头”或“脑”有意思的多哩。 且让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楼主请想--作为有血有肉、富有感情的智慧生物,人类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下都会产生出迥异的“心境”来,比如异性间的爱慕,比如面临危险的紧张,虽然这些感觉其实都来源于人的大脑,但我们的“心”也的的确确会伴随着这些感情(或感觉)而产生出各种不可思议的变化呀--见了漂亮MM,小伙子会不会“动心”(心跳加剧嘛)呢? 《读者》上不是登过一则有关“心跳求爱”的外国笑话吗--有一天,女儿害羞的告诉母亲:“约翰是真心爱我的,我依偎在他胸前时都听到他剧烈的心跳了”。结果母亲闻言大惊“哦我的上帝,乖女儿你可千万不要上这些坏男人的当啊。你爸爸当年就是靠在上衣口袋里藏了块怀表才把我骗到手的”--呵呵,这虽然是笑话,但我们又怎么能不感叹,人类的语言天赋真是太强悍了!而且这种极为形象化的表达方式,还跨越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成为了古今中外所有一切热恋男女的共同语言(外国爱情歌曲中的“my heart”恐怕也不鲜见吧,哈哈),这,难道还不能够说明一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