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号巡洋舰有什么遗物吗?我只知道舰名牌在北京军博,好像有门副炮
我只知道舰名牌在军博,好像有门副炮在大连,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重庆号巡洋舰打捞经过: 1951年4月起,海军青岛基地工兵营和潜水员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开始打捞“重庆号”巡洋舰,1952年春天打捞工作结束。“重庆号”巡洋舰打捞出海后,紧接着就要做舰内清理工作。当时参加清理的官兵们在舰上除了找到许多武器和弹药,还找到了一些银元。邓兆祥的舰长室也没有损坏,里面的一个小写字台和一把转椅都还完好。 舰内清理工作结束后“重庆号”被拉到大连港进行修理(当时大连港还是苏军租用的海军基地)。我国政府本意是将“重庆号”修好后命名为“黄河”号,重新编入海军部队服役。当时“重庆号”部分起义人员已经被重新组织起来,编为了“黄河”部队,准备在“重庆号”修好后返回军舰工作。但苏联专家视察打捞出海的“重庆号”巡洋舰后,认为把“重庆号”机器零件损坏严重,更换修好需要的代价达到4亿卢布,超过了重新购买一艘新的巡洋舰,因此“重庆号”已经没有修理价值,建议把“重庆号”拆解。苏联专家提出这个意见的动机当时虽然被认为可疑,但是我国军工还没具备自己独立将“重庆号”修复的能力。无奈之下,最后只好按苏联专家的意见把“重庆号”拆解。这艘二战时曾经作为过英国海军蒙巴顿将军旗舰转战大西洋、地中海的一代名舰“重庆号”巡洋舰,最终失去了重新驰骋在海疆之上的机会。如果当时“重庆号”被修复,无疑将取代吨位和火力都比其小很多的“长治”号(“南昌”号)成为解放军海军的旗舰。自1949年重庆号巡洋舰被炸沉后,中国海军半个多世纪都未再次拥有新的巡洋舰。 “重庆号”最后命运如下;舰上的火炮、仪器、雷达等一部分做为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学院的教具,一部分交给苏联作为打捞费用,汽轮主机给了发电厂,剩下的空船壳于1959年11月拖到上海交给上海打捞局做为水上仓库,命名“黃河”;1964年又拨给天津渤海石油公司做为海上钻油平台的宿舍船并改名为“北京”。1974年,已经是英国海军元帅的蒙巴顿访华,此时他当年座下的旗舰的船壳正以宿舍船的形式停泊在渤海之上。 “重庆号”的空船壳直到1990年代初期才被彻底解体。解体后的空船壳最终在炼钢炉里化作了钢水。“重庆号”巡洋舰的“重庆”二字舰牌在舰体拆卸后在青岛军用五号码头仓库中一直存放到1982年7月后,被捐赠给了中国军事博物馆,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后人凭吊这艘一代名舰的最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