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诺门坎战役时,日军在兵力上还占优势,甚至出动了精锐的第2、7师?
在诺门坎战役时,日军在兵力上还占优势,甚至出动了精锐的第2、7师团和的一个战车旅团,不也照样玩完。 能否说一下“诺门坎战役”?
1931年日本帝国占领中国东北后,随即将那里变成了侵华反苏的基地。前苏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面向抗战中的中国提供援助,一面极力加强远东红军,使其兵力大大超过当时侵占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这两支军队在中苏边境剑拔弩张,不断发生冲突,其中两次规模较大的摩擦对关东军以后的战略发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是1937年6月的乾岔子岛事件,在那次冲突中,日军击沉了一艘苏军炮艇,而苏联由于国内正在进行大清洗运动,没有对此予以报复。另外是1938年7月的张鼓峰事件,虽然苏联人在此事上取胜,但是完全靠兵力上的优势和较大损失换来的。通过这两次军事摩擦,自命不凡的关东军参谋们得出结论:苏军的素质低下,远远不是精锐的关东军的对手,日军只要给俄国人一点颜色,就能让他们乖乖的后退。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日军越发肆无忌惮地在边境事造事端。 1939年5月11日,外蒙军在距海拉尔以南约200千米的诺门坎地区与伪满军发生冲突。15日,驻海拉尔的日军第23师团(下辖第64、71、72联队)向外蒙军发动进攻,冲突规模逐步升级,驻外蒙的苏军第57军也介入了战斗。妄自尊大的关东军认为向苏军大大的显示一下实力的机会到了,便在诺门坎地区大规模集结兵力,准备给苏军以重创。促使日本人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除了上述所列的以外,还有一点在于日本人认为苏军在诺门坎地区的兵站线长达750千米,而按日军使用平板车运输的标准,大兵团作战时的兵站线长度不能超过250千米,由此日本人认为苏军在这一地区不可能使用大兵团,日军在兵力上将占有压倒优势。苏联人对其部队在张鼓峰的表现显然是不满的,也想利用诺门坎的冲突给大清洗后士气低落的军队打打气。为此,他们很早就在诺门坎地区的哈拉哈河西岸布置了强大的远程火炮阵地。由于西岸台地高出河面约50米,日军未能侦知苏军的这一部署。到了6月,随着形势恶化,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派时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员的朱可夫飞赴远东查看诺门坎地区的形式。苏联高层之所以会选中朱可夫,除了考虑到他的军事才华,还因为朱可夫不久前曾被派到中国任国民政府的军事顾问,比较熟悉远东事务。到达远东不久后,朱可夫便被任命为新的57军军长。上任伊始,他便积极布置防御,同时向上级要求援兵,苏军高层尽其所能地满足他的要求。 6月27日,经过精心策划,关东军第2飞行集团发动了对苏军重要基地塔木斯克的突袭。119架日机(司令部侦察机12架,重型轰炸机24架,轻型轰炸机6架,战斗机77架)由海拉尔起飞,飞向西南方向的目标。6时,蝗虫般的日机布满了塔木斯克的天空。由于苏军未料到日军敢越境空袭,防范不严,结果损失惨重,这场空袭拉开了日军大规模进攻的序幕。 日军的地面进攻定在7月2日,进攻设想是以安岗支队(日军第1坦克团及一些步兵部队,有坦克装甲车辆93辆,约有2500人)攻击哈拉哈河东岸苏军,小林支队(日军第23师团主力及第7师团一部,有38门火炮,约8000人)渡过哈拉哈河攻击西岸苏军,最后两军协同围歼苏蒙军。加上后续部队,日军一共集结了约38000人,得到了225架飞机的支援。而苏蒙军仅有12000人,飞机82架,在兵力上处于劣势,唯一的有利条件在于苏军拥有186辆坦克和225辆装甲车辆以及布置在西岸的火炮。在进攻前夜,关东军上上下下都得意洋洋地认为这场战斗将成为日军的胜利大进军,还特意请来德国和意大利的军事武官来观战。7月2日夜间,日军师团主力偷渡过哈拉哈河,向外蒙军骑兵第6师盘踞的巴因查岗高地发动猛攻。满山遍野的日军张牙舞爪地向山上拥去,遭到对方重机枪的猛烈扫射,但日军仗着人多势重,冲上了蒙军阵地,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结果外蒙军骑6师15团被歼灭,日军占领了巴因查岗。 这时驻外蒙军总顾问阿布宁来到巴因查岗视察,发现阵地已经丢失,急忙赶回去向朱可夫报告。朱可夫迅速做出部置,严令坦克第11旅等部队火速赶赴战场,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此时在巴因查岗,日军有8000人,苏军只有1000人,但苏军还有300多辆装甲车辆,在装甲有生力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他们以这些装甲车辆向日军发动了猛烈的冲击。日军本以为苏军在侧翼遭到威胁后,会主动后退,不料却遭到如此众多的装甲车的打击,顿时乱成一锅粥,只得组织敢死队抱着反坦克地雷和燃烧瓶扑向苏军坦克,进行自杀性攻击。尽管如此,日军仍无法阻止苏军的进攻。在坦克的射击和碾压下,日军开始溃散,但由于吓破胆的日本工兵提前炸毁了浮桥,使得不少日军掉进河里喂鱼了。就在日军被苏军坦克打得头破血流之际,哈拉哈河西岸的苏军大炮也开始轰击,很多日军官兵被炸的血肉横飞,命丧黄泉,其中就包括第23师团参谋长大内孜大佐。侥幸活命的日军在溜回后还心有余悸。 西线日军大败而归,东线日军也好不到哪去。这支日军主要是由坦克第1团(坦克第3、4联队)组成,日军当时装备的97、89式坦克并不比苏军的BT-5坦克差,而且苏军坦克部队官兵素质不高,使得日军在坦克战中得以占到一点便宜。但在苏军的炮火打击下,安岗支队损失也十分惨重,特别是在7月4日午后,日军坦克第3联队遭到火力急袭,13辆坦克和大量装甲车被击中燃烧,装甲板的温度达到了1000摄氏度以上,包适联队长吉丸清武大佐在内的大量日军坦克官兵在坦克里被活活烤熟烧焦。关东军司令官在得知安岗支队损失惨重后大为震惊,下令安岗支队撤出战场,日军寄以厚望的第一次攻势宣告失败。吃了大亏的日军并没有善罢甘休。7月23日,得到关东军直属炮兵部队支援的第23师团再次向苏军发动进攻,其第一次炮火急袭就发射了200吨弹药,蒙古大漠上炮声隆隆,火光冲天。上午10时,日军步骑兵开始冲击苏军阵地。这时关东军炮兵团团长内山突然临时决定延长炮击时间一小时,结果猛烈的炮火准确地落在了发起冲锋的日军队伍中,加上苏军从正面铺天盖地压上来的毁灭性炮火,日军的进攻部队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其中山县支队的突击队全部战死,无一幸存;第72联队的第1大队也被炸得所剩无几。经过这场恶战,日军再次败下阵,被迫于25日停止进攻,转入防御。 就在诺门坎陆战如火如荼地进行的同时,空中较量也同样激烈。在最初的空战中,由于苏军航空部队数量处于劣势,飞行员训练不足,结果吃了大亏,有时整队飞机出击,竟一架也回不来。根据朱可夫的请求,苏军调来包括TB-3在内的大量飞机和不少参加过西班牙和援华空战的精锐飞行员后,才逐步扭转了不利局面。在8月2日,苏机袭击了日军在将军庙的机场,日军第7飞行团第15战队队长安部克己航空兵大佐连同他的飞机一起被打烂在地面上。恶战后的诺门坎暂时平静下来,固执的日本人仍死抱着苏军不会在这一地区使用大兵团的判断,积极筹划这新一轮攻势,并做起了歼灭苏军的好梦。而在战线的那一边,苏军也在紧锣密鼓地作着进攻准备。苏军运输部队使用了大量载重卡车,在贫瘠干旱的草原上忙忙碌碌的运输着作战物资。为了隐瞒意图,朱可夫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发出大量假电讯信号,发行大量假防御手册,在战线上制造大规模构筑防御工事的假象。从战后日本发行的史料看,苏军的这些措施基本达到了目的,即便是有少许漏洞也未被日军察觉。 到8月19日,先后投入到诺门坎的日军有第23、7、2师团和安岗支队等大量加强部队,兵员5万余人,坦克182辆,飞机310架。苏军也加强到57000人,498辆坦克,385辆装甲车,515架飞机。1939年8月20日上午5时45分,苏军大炮开始咆哮,炮击过后不到一小时,近300架苏机突然出现在诺门坎的上空并对日军进行狂轰滥炸。瞬时间,许多目瞪口呆的日军官兵即被苏军强大的火力所吞噬,在钢铁的撕扯和烈焰的燃烧中哭天喊地。面对苏军排山倒海般的炮火,日军的火力还击已经近似于呻吟,以至一些部队请求炮兵部队不要还手,免得招来苏军更猛烈的打击。炮击过后,苏军分南、中、北三路发动进攻,其装甲部队从南北两个方向突向日军阵地纵身。22日,苏军已迂回到了日军的后方,打乱了其后方补给基地。到第2天,日军第23师团的的第71联队遭到了合围,其步兵第3大队被全歼。24日,日军第23师团残部企图作垂死挣扎,但日军刚从被炸塌的工事里爬出来,就遭到苏军战机的俯冲扫射,紧接着又遭到苏军坦克的包抄和攻击。日军所崇尚的刺刀在俄国人的装甲面前变得一钱不值,只能靠少数肉弹去和苏联坦克同归于尽。激战中,日军第23师团师团长小林恒一少将送掉了大腿,其第72联队联队长酒井美喜雄大佐丢掉了左胳膊,他手下所有的大队长、中队长全部战死,整个联队伤亡殆尽。第71联队联队长森田彻大佐率领残部向苏军坦克反扑时,也被苏军坦克机枪打成筛网。 26日,日军的反击彻底失败,第23师团陷入苏军合围圈。完成合围后,苏军开始对日军进行分割歼灭。日军利用数不清的沙坑作拼死抵抗,而苏军则在朱可夫的严令下不计一切代价的硬啃猛打。在苏军的巨大压力下,包围圈开始缩小,日军官兵陷入绝望。29日,身受重伤的日军第23师团第64联队联队长山县武光大佐自杀毙命。同日,日本陆军航空兵头号王牌莜原弘道少尉也在空战中丢了狗命。就在日军眼看就要被全歼之际,苏联人却放松了攻势。趁着苏军这一有意无意的疏忽,日军第23师团仅存的2000余官兵在31日侥幸溜出合围圈。第二天,德国军队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这使苏军无心追击逃窜的日军,诺门坎战役到此也就基本结束。 诺门坎战役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败。日军的损失由于史料记载不详只能按苏军公布的战果为准了,大约为25000人(包括伪满军)。苏军损失为:战死6831人,失踪1143人,飞机207架。诺门坎战役让日军正确认识了苏军的战斗力。战后,苏日双方达成了暂时的妥协。苏日再次交战时以是1945年8月了。 媾和之后的日军对阵亡的高级军官人人追赠,他们是:关东军第23师团参谋长大内孜陆军少将;步兵第64联队联队长山县武光陆军少将;步兵第71联队联队长冈本德三陆军少将,森田彻陆军少将;步兵第72联队联队长酒井美喜雄陆军少将;关东军第1坦克师团第3战车联队联队长吉凡清武陆军少将;关东军第2飞行集团第15飞行战队队长安部克己陆军航空兵少将。 战后为追究责任,日军大本营做了处理。战役后期即撤换了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陆军大将、参谋长矶谷廉介陆军中将;战后一个月内又陆续免去了参谋本部次长中岛铁藏陆军中将、作战部长桥本群陆军中将及参谋本部作战部长与关东军司令部作战部长和所有作战参谋等将佐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