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一次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上最具毁灭性的一次战争 光死伤人数就超过了5000万 其中 中国 超过2000万 真是越想越恐怖 越想越觉得日本人 和 法西斯 可恶 请您给以下你对这次战争的评价 谢谢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看法:德日对二战历史反省之比较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嗜血成性的德、日法西斯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作为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国家,德日两国能否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为深受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宽恕,并从而成为政治大国的重要条件。当欧洲国家决心翻过60年前那一页黑暗历史时,历史问题却仍然深深困扰着亚洲国家。 战后,德日在对待历史这一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对战争进行了彻底的反省;而日本却百般抵赖,自战争结束以来竭力否认其对外战争的侵略性质,歪曲给被侵略国及其人民造成的惨重灾难的历史事实,尤其是近几年来,美化其对外战争,为其对外战争侵略翻案的议论甚嚣尘上,上自首相、内阁官员及参众两院议员,下至数目众多的民间组织、民间团体乃至个人,掀起了这场美化侵略战争的,日本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亚洲各国的警觉和强烈的反对。同样是二战的侵略国,德、日为何会出现这种迥然相反的历史认识态度呢?德、日两国在对待历史的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造成德日对待历史的这一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从对待战争的态度来看   在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态度上,日本和德国大不相同。同样是法西斯轴心国,同样是给人类造成重大灾难的侵略国,为什么竟有如此大的反差?从最直接的原因来看,来源于战胜国对日本和对德国改造的不同,从而导致了目前两国对历史认识的不同。   在德国,对这场战争是彻底否定的,因此德国人能够勇敢地正视历史,对曾经遭受过纳粹德国侵略和屠杀的国家或民族表示真诚的反省。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有一句名言:“谁忘记历史,谁就在灵魂上有病。”(1)德国是被盟国 彻底打败并被肢解后由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四国分别占领和统治的,尽管战 后占领德国的4大盟国之间在政治动机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严重分歧,但它们在必须彻底粉碎纳粹国家机器、推行非纳粹化、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等方面则是一致的。虽然由于冷战的开始在1949年形成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但新政权已经与过去的法西斯政权没有丝毫的联系,参加政权的人几乎都是过去反对纳粹暴政或遭受纳粹迫害的人。因此,德国能够彻底否定过去的侵略战争,不但严厉地追究法西斯战争罪犯,而且教育自己的国民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德国给世界带来的灾难和痛苦。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墓地下跪的一幕,无声地表达了国人对过去历史的深刻反省,至今仍然被世人所称道。 但是日本却不是这样。日本是在盟军还未进入日本本土时就宣布了无条件投降,其国家机器并未被彻底摧毁。美国进入日本后,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实施间接统治,即通过日本政府来统治日本。二战后,美军接管了日本,并开始了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取消了日本进行战争的国家机构,整肃了一部分战争罪犯,铲除了一部分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但是,美国出于维护亚洲利益的需要,对日本的战后改造实际上并不彻底,作为战争罪魁祸首的日本天皇并没有被追究战争责任,天皇制也没有被废除。不久之后的冷战使这一进程又遭到了破坏。美国为遏制苏联和中国,对日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扶植和复兴日本,反而停止了对日本战争罪行进行清算。最终的结果,不但保留了日本天皇制,而且过去旧政权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重新进入政府,甚至有些人还担任了首相和外相等重要职务。因此,日本不可能对自我进行彻底否定,因为执政的一些人与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到今天,日本的一些政治家们还不断地“失言”,否认日本的侵略战争历史,实际上就反映了整个日本对历史认识缺乏应有的正确态度。他们对过去的那一段历史并没有真正认识,并没有认为过去的那场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甚至有极少数人认为日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亚洲的战争,常常有一些政治家公开颂扬日本在那场战争中的功绩,或者否认曾经对亚洲邻国进行过侵略,因此当然也就不愿意进行反省和道歉了。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希望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作为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也不顾国内外舆论的反对而执意去参拜靖国神社,从最直接的原因来看,是为了迎合日本国内一部分国民的心理要求,尤其是一些战死军人的遗族,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选票。从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日本从首相到内阁官员等对历史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根本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灾难性和给受害国带来的惨重损失。 从上述这种战后特定的历史因素来看,造成了两国政府和人民对历史认识不同。 二、从政治、文化和地缘因素来看   如果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似乎还可以在德国和日本两个民族的政治、文化和地缘传统中发现这种不同。从文化因素来看,日本文化与德国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两种异质文明,借用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她的著作《菊花与刀》一书中的看法,它们分属于“耻辱感文化”和“罪恶感文化”两个范畴。(2)日本文化属于“耻辱感文化”,但日本并没有在文化中积淀起罪恶感。日本民族既缺乏理性的思辨和反思,又缺乏自己独特灿烂的历史文化,使其没有自信否定自己唯一一段比较“辉煌”的历史。日本有着极高的“羞耻感”,但却没有“罪恶感”。许多日本人的善恶观念是模糊不清的,他们认识官能享受并不是一种罪恶,也不把个人的个体户年成是一种邪恶,他们没有理由受到谴责,所以日本也不必为发动战争而道歉。这种丧失了“罪恶感”的民族,很难想象会在难侵略历史的认识上,会有真正的反思。德国却不一样,德国属于有“罪恶感文化”中的一种。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基督教。基督教特别强调人的“原罪感”和灵与肉的对抗。在德国反省过程中,西方文化这种“罪恶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它的宗教神学界、文艺界和政界,都对二战的纳粹暴行以及当时德国人的沉默作出了深刻的痛思,多数德国人甚至认为对罪恶保持缄默即是共犯。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理性的民族,其哲学思想深厚,善于思辨和反思,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其有足够的自信否定自己的某一段历史,在德国,宣扬“法西斯主义”活动根本就是违法。 从政治力量来看,战后德国的纳粹党彻底被瓦解,国家的执政人物不仅与纳粹没有瓜葛,而且是反纳粹的。战后无论是先后执政的基民盟和社会民主党,还是自由民主党等,都遭到过纳粹不同程度的打击,更不用说纳粹对共产党人的残酷迫害了。他们都有着对纳粹恐怖行为的切身体验和痛苦的经历,所以在他们执政后,很自然地能够对纳粹残余势力进行不遗余力地打击,并决心建立一个与纳粹行署彻底决裂的新德国。在这方面日本就不一样了。日本的政党在战时均不同程度地附和了天皇的侵略政策,连共产党也不例外。战后日本的历届内阁都还有不少重要的阁僚曾在军部担任过公职。日本的右翼集团在街头公然集会宣扬“军国主义”,只要不扰乱社会秩序,可以不受惩罚。日本人认为国家与政府难以分割,国家是永恒不变的,尤其是日本作为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天皇一家所谓“万世一系”地流传下来,如果否定了历史,也就否定了整个日本,这样日本就永远难以在国际社会站立起来。 从地缘上来看,德国身处欧洲大陆的心脏,有9个邻国,即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瑞士、奥地利、捷克和波兰。这里的国家不论从历史、文化传统,还是从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来看,都有非常大的同一性和融合性。复杂的地缘现实,使得德国必须在历史问题上真诚道歉,寻求和解;同时长期以来欧洲统一的思想和战后欧洲共同体的发展使德国也很快融进了欧洲国际社会,德国的发展已经与其他欧洲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如果对历史没有清醒的认识,那它在欧洲将寸步难行,更谈不上要屹立于世界之林。所以德国很容易甩掉历史的包袱,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彻底清算。 而日本所处的亚洲地区,是个岛国,四面环海,跟任何国家都没有陆路边界,其同一和融合的程度远不能够与欧洲国家相比。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原因,日本在这其中就显得更加孤立。再加上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推行"脱亚入欧的政策",其国内民众对自己的亚洲地理归属感相当淡漠。国家之间在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了一种多元性的特点,这种状态又进一步使得日本更加不愿意否定自我。也正因为如此,日本可以在历史问题的认识上更为我行我素,而不必理会亚洲邻国的指责。另外,还有现实的战略考虑。 日本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成了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这使得日本越来越不满足于只做"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为此,日本提出了实现国家正常化的目标,也就是摆脱二战阴影,在军事力量、国际权利义务等方面和世界上其他普通国家一样,可以自主、自立。日本错误地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就目前日本所处国际环境来说,回避历史无疑最为有利。事实上,日本对二战历史的这种模糊认识,无助于亚洲和平,更无助于自己的辉煌,面对历史倒是应该理性认识,深刻反省,才能赢得民心。 三、政府对责任的承担和对国民的教育来看   在隆重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之际,德国总统克勒发表讲话,告诫德国民众牢记纳粹暴政和苦难,绝不让纳粹罪恶重演。克勒在讲话中强调,德国有责任永远清醒地保持对纳粹罪行及其产生根源的记忆,绝不允许其再次发生。德国对过去历史的反思没有终结点,不能在某个时刻就一笔勾销。他说,60年后的德国不仅在外部看来已成为另外一个国家,而且“从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德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被朋友和伙伴所包围,德国内部建立起稳定的民主政体。他强调,如果没有从过去历史中汲取经验,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克勒同时表示,德国仍有少数人不愿汲取历史教训,企图使种族主义和极右主义死灰复燃。但德国民众绝不会给他们可乘之机。 敢于面对民族历史而自我否定,这是德国政府的勇气和气魄。德国政府首脑战后能被应邀参加二战胜利庆典,意义十分重大,它标志着战后德国彻底与那段不光彩历史决裂的努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如果说,1970年12月7日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无名烈士墓前的一跪,使国际社会宽恕了德国的罪行,加速了德国融入欧洲和世界的进程,那么今天德国总理参加二战胜利60周年仪式,则意味着德国纳粹留下的伤口已经愈合。德国在为历史赎罪,德国人反思历史的核心,是对那一段民族历史的自我否定,并在这种否定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正义的信念和文明的信仰。诚然,否定自我和信仰的重建,需要巨大的勇气。   战后德国联邦各届政府对战争的反省是认真和诚恳的。第一届联邦政府总理阿登纳曾是一个坚定的反纳粹政治家,他在二战期间还因此遭到迫害,先后两次被捕入狱 。前总理勃兰特也曾因反纳粹而被迫流亡国外,战争结束后才得以回国。 阿登纳上台伊始,就向法国做过诚恳的道歉并得到了法国人民的宽容和谅解。勃兰特访问波兰期间,向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时,在众目睽睽之下双膝跪下,此举震动了世界舆论。1994年,时任德国总统赫尔佐克访问波兰时再次表示:“我在华沙起义的战士和战争受害者面前低下我的头,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3)   德国还采取了各种法律措施保证对二战罪行的深刻反思。如德政府一直坚持如实地将希特勒的野蛮残暴行径公之于众,并对纳粹分子的活动坚决打击。1994年9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的新的反纳粹和刑事犯罪法案,除继续禁止使用纳粹党的标志、口号外,还明确规定,凡宣扬种族歧视及否认希特勒“第三帝国”大屠杀的人均为犯罪行为者。为了向青少年准确地表述希特勒的战争罪行,德国在编写学校教科书时,曾专门征求过波兰的意见。德国宪法的特别条款规定,那些因其种族、宗教或政治原因遭受纳粹迫害而被迫离开德国的以及被剥夺了德国国籍的原德国公民,终生都享有重新申请获得德国国籍的权利。而且,该条款也适用他们的后代及亲属。在新建的“纳粹党集会地文献中心”里,经常组织专家为学生讲述当年纳粹的组织和宣传方式。中心的小册子上有这样的话:“组织讨论的目的是要帮助中小学生认清纳粹蛊惑人心的手段。” “迷惑与恐怖”,这个主题本身就是一个警示:纳粹不仅有恐怖的一面,也有一种足以让人们神魂颠倒的吸引力,而恐怖的力量恰恰是通过这种迷惑力得到的。德国人的反思就这样超越了对战犯的审判,走向人性和民族文化的深处,它让当年疯狂追随纳粹的许多普通德国人从心底里产生了忏悔之感。正是有了这样的反思,德国对纳粹战犯的追踪和审判能一直延续至今。 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比起德国纳粹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种令普通日本人神魂颠倒的迷惑力也并不比德国纳粹差多少。法西斯蛊惑下的疯狂与残暴固然十分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在二战结束60周年后的今天,当年的施暴者对产生疯狂与残暴的原因仍没有深刻的认识。原子弹的爆炸代替了日本人对“迷惑与恐怖”的反省,使他们轻易地找到了遮掩历史疮疤的借口,仿佛几十年前的疯狂本来就不属于他们。这正是某些日本人今天仍为战犯歌功颂德的原因之一。从首相到内阁和其他阁僚对这段历史不是回避就是掩盖,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严重倒退,理所当然地给了日本右翼以勇气,使他们变本加厉歪曲历史真相。在对国民的教育问题上,歪曲历史,掩盖民族的罪行,用错误的历史观教育后代。当年在日本全国的小学校中,6岁的孩子最先学习的东西就是士兵们的重要性,孩子们用充满稚气的嗓音呼喊着“为天皇而死!”当恶贯满盈的战犯山本五十六的死讯传到日本时,竟有十多万人站在东京街头默哀致敬。(4)长期以来,日本在对国民的教育中缺乏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日本的一部分国民对这场战争认识模糊,总是试图淡化这段历史,有时甚至歪曲历史。日本不仅不对战争所犯下的罪行反省和忏悔,却以不断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美化侵略历史的举动向受害国的伤口上撒盐,用这种美化侵略的教科书误导日本青少年。2005年4月5日日本公布了审定“合格”的《新历史教科书》,这本由右翼团体编写的历史教科书由此得以进入日本中学的课堂。教科书问题的实质是日本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能否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年青一代。日本右翼势力蓄意炮制的历史教科书竭力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美化侵略,甚至公然鼓吹侵略有功,这是对人类正义和良知的挑衅,是对所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也是对日本青少年思想的毒害。 比较德日对历史的反思,使我们可以更深刻地吸取历史教训,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历史态度,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历史。德国总理施罗德曾说:虽然每个国家在如何对待本国历史上“光明和阴暗的一面“时都必须找到自己的方式,但是德国自身的经验表明,如果一个国家能够以“审慎和自省”的方式正确对待本国的历史,不仅“不会失去朋友,反而将会赢得朋友”。尽管纳粹德国当年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许多国家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创伤,自己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但二战结束后,德国能够正视自己这一页不光彩的历史,不断采取措施积极反省,并与其他欧洲国家一道,努力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作为一个对许多国家发动过侵略战争的国家来说,德国已经 正视了历史,全世界都看到了德国对历史的反思与担当,以及它在寻求和平与谅解方面的诚意。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日本应力求避免前人所走过的弯路,把对那场侵略战争表示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上,切实履行对国际社会所做的承诺,得到世界的认同和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