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排名第几?
我国综合国力排名 中国在世界上的综合国力排位究竟如何, 不仅中国人关心,外国人也关心。中国是个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发展中大国,她在世界上居于怎样的位置呢?我们先看看中国有关机构是怎样评估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历时3年,于今年初完成了对美、日、中、俄、德、法、英7国的综合国力评估,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居第一,其综合国力值遥遥领先于其他6国;日本居第二,其综合国力值约等于美国的60;法、英、德基本在一个水平上,其综合国力约等于美国的一半;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接近美国的40%;中国的综合国力值约占美国的1/4,占法、英、德的1/2,占俄罗斯的2/3。该评估认为,假设美国综合国力年均增长速度为3%,中国综合国力年均增长速度为7%,中国要达到美国同期综合国力水平需36年,要达到排行第三的法国综合国力水平需18年。若中国年均增长的速度为5,35年后达到排名第三的法国的水平前景是乐观的。该评估报告的取值主要包括经济、、科教、资源。经济领域,中国处于第六位,分值略高于俄罗斯;军事领域,分值约相当于美国的1/9,俄罗斯的1/3,英法的1/2,与日本、德国接近;科教领域,中国的分值是美国的1/7,法、英、德的1/5:俄罗斯的1/2弱;资源领域,俄罗斯第一,中国第二,美国第三。从报告的分值看,中国最弱的要数科教水平。再看今年瑞士洛桑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一年一度的“洛桑报告”说,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列31位;科学技术排名列全球第28位。 中国在世界上综合国力排位分析联合早报中国目前在世界上的综合国力排位究竟如何,不仅中国人关心,外国人也关心。无疑,中国是个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大国,却仍是个发展中的大国,而非发达的大国,若与发达的大国相比,她又居於怎样的评估位置呢?   我特别注意到《北京晚报》驻美记者九月四日从华盛顿发回北京的一条消息,说是在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大会的众多领导人中,“江泽民主席在纽约的活动,是除美国领导人之外当地媒体最为关注的新闻”。这种判断,或也包含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特意於江泽民动身前往美国之际播放其“六十分钟”主持人华莱士不久前於中国北戴河专访江泽民的节目的因素在内。   当然,一国的领导人不能直接与一国的国力划等号,不过其间亦可折射出一些参数。如果一个国家不被人特别注意,那麽其国的领导人也不会受到特别注意。   在此,让我们看看中国自身是怎样评估本国综合国力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历三年工夫,於今年初完成了对美、日、中、俄、德、法、英七国的综合国力评估项目,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居第一,其综合国力值遥遥领先於其他六国;日本居第二,其综合国力值约等於美国的百分之六十;法、英、德基本在一个水平上,其综合国力约等於美国的一半;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接近美国的百分之四十,居於中国之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值居七国之尾,约占美国的四分之一,法、英、德的二分之一,俄罗斯的三分之二。 该评估认为,假设美国综合国力年均增长速度为百分之三,中国综合国力年均增长速度为百分之七,中国达到美国同期综合国力水平需三十六年,达到排行第三的法国综合国力水平,最快需十八年。该评估同时指出,中国始终保持综合国力的高增长较难,若中国年均增长的速度为百分之五,三十五年後达到排名第三的法国水平,前景是乐观的。但是,即使中国综合国力的年均增长速度一直为百分之七,美国的速度为百分之三,今後十四年内,中国的综合国力虽然与美国的相对差距逐年减少,但绝对差距还是逐年增大的,第十五年後,绝对差距才开始逐年减少,所以对中国中短期内的综合国力评估不能太乐观。但,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中国综合国力的位次呈上升趋势。   评估报告的取值主要包括经济、军事、科教、资源。经济领域,中国处於第六位,分值略高於俄罗斯,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军事领域,分值约相当於美国的九分之一,俄罗斯的三分之一,英法的二分之一,与日本、德国接近;科教领域,中国的分值中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法英德的五分之一,俄罗斯的二分之一弱;资源领域,俄罗斯第一,中国第二,美国第三。从报告的分值看,中国最弱於美国的是军事力量,但与其他六国相比,中国最弱的要数科教水平。   这让人想起今年瑞士洛桑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一年一度的“洛桑报告”说,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比前一年度下降两位,列三十一位;科技技术排名继一九九九年下滑十二位以後,今年又下滑了三位,列全球第二十八位。   洛桑报告说中国在下滑,中国报告说我们在上升。本来国际上就有多种统计方式,有德国的“国力方程”,美国的“克莱茵方程”,日本的“综合国力概念”,中国的“综合国力动态方程”等。中国的上升与否,重要的不是统计数字,而是一种客观事实。   综合国力还包括国际影响力的内容,纵观这次“联合国千年首脑大会”,或许也能从不同的侧面对中国在国际上的综合国力水平作一直观性的评估。 《青年参考》 雾凇精摘 --------------------------------------------------------- 财经频道 >> 中国 >> 宏观 社科院黄皮书:中国综合国力排名第6 日本第7 评    2006-01-05 15:09:12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1月5日电 中国社科院今日上午发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 《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中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主要大国中排名第六位,中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充裕的资本资源、长期稳定的国内环境。 黄皮书就公众关注的重大全球政治问题,联合国改革,世界与地区政治,世界政党动向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黄皮书中公布了世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实测结果。 黄皮书报告在具体测度各国的经济力、外交力、军事力和国力资源、政府调控力的基础上,考虑了各类力量分配协调性,对主要大国进行了综合国力实测。报告认为,排在第六位的中国国力资源的发展优势在于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充裕的资本资源、长期稳定的国内环境、稳中求进的政府政策方针等等,劣势在于落后的技术水平,劳动力质量低,信息力落后,支持创新体系的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不配套,整体上国力资源处于落后的位置。在中国国力系统中,外交力、军事力较强,政府调控力也排在第四位,经济力排在第六位,而国力资源只高于俄罗斯与印度,国力结构不均衡。 结果显示:美国以几乎所有项目的绝对优势排在第一位,综合国力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显示了超强的国力。 英国综合国力排在第二,在资本力、信息力、人力资本和技术力上有一定的优势,在自然资源上水平一般。 俄罗斯综合国力排在第三,但各种力量极不均衡。国力资源中只有自然资源处于一定的优势,而在技术力、人力资本、资本资源和信息力上都处于相当的劣势。 法国的综合国力排在第四,其国力资源排在第六位,科技力和人力资本一般,资本力、信息力较强,而自然资源相对比较落后。 德国的综合国力排在第五位,国力系统中,国力资源排在第五位,技术水平整体较高,排在美日之后,处于第三。 日本的综合国力排在第七位。日本国力资源很强,仅次于美国,除自然资源外在所有项目上都排在较高的位置。 加拿大的综合国力排在第八位,其国力资源排在第四位,该国在自然资源上有相当的优势,其他资源基本排在中等或偏下的位置,加拿大在技术上相对落后韩国国力,只高于印度。其国力资源排在第七位,其中,信息力较强,其他方面力量都比较弱。 印度在大国中的国力最弱。在印度的国力资源中,除了自然资源排在第五位外,其他方面都处于劣势,整体上是大国中最弱的。 黄皮书认为,综合国力的发展是个全面的过程,成为强国的必要条件还是在于硬力的强劲,根本在于国力资源的强劲,需要科技、人力资本这些高级生产要素的不断提升,仅仅靠人口众多就成为国力强国是不可能的。各国的国情国力发展状况不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点也不同。总体上看,综合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综合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国力系统中各要素的均衡发展,另一些方面需要抢占科技进步的制高点,发展在全球创新系统中的领先产业,谁拥有这些条件,谁将成为未来的国力强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黄皮书:预测06年世界经济走势 1月5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世界经济与国际形势报告会”在京举行。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在会上发布了世界经济黄皮书《2005-2006: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黄皮书对2006年国际贸易形势、美国及亚洲经济发展、国际石油价格形势、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状况及对中国的影响等公众关心的世界热点问题进行了预测和权威分析。 世界经济形势黄皮书解读:我国力结构不均衡 经济黄皮书解读1:2006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世界经济黄皮书》的主编李向阳研究员作世界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李向阳称,如果2004年全球经济概括为强劲增长,2005年全球经济则可概括为稳定增长。目前2005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还未最后出来,绝大多数人估计为4.3%左右。他预计,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会在2005年的基础上略有放慢,为台阶式放慢的状况,即仍然会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黄皮书预测,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比2005年有所放慢,预计在4%到4.3%之间。 他解释,全球经济略微放缓的原因,主要和全球石油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走软、以及发达国家货币管理当局开始做出连续升息有关。 黄皮书中提到,2005年美国经济表现良好,一般估计美国的经济增长为3.5%,2006年比2005年略有下降,大致在3.3%左右。黄皮书同时估测,2006年亚洲经济将进一步温和增长,预计达到6.6%. 经济黄皮书解读2:国际油价有可能适度回落 李向阳表示,目前油价走势及其影响值得关注,从过去两三年的走势看,发达国家抵御石油上涨的能力非常强。现在需要关心如果油价持续停留在高位,谁将最早受到它的负面冲击。 东亚新兴经济体国家,一方面抵御石油价格上涨的能力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另一方面他们又属于对外石油进口依存度高的经济,有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发达国家受到石油价格上涨之前,发展中国家经济率先受到冲击。 据黄皮书指出,基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受几年来高油价的影响,石油消费需求增量缩小,对供应的压力减轻,近期内世界石油供应有所好转,加之国际力量合作,力求阻止油价在高位徘徊等原因,2006年的国际油价有可能适度回落。 (责任编辑: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