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名句请解释
[汉]韩婴:“君独不见夫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鸡年说“吉”    公元2005年,按照干支的算法,是我国农历的乙酉年。十二属相以酉为鸡,也就是鸡年。换句话说,2005年所出生的孩子都属鸡。   十二属相也称十二生肖。它的出现较早,是古时的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以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已见于汉代王充的《论衡》。历来把它当作推算星命的依据,实际上是一种标志和符号。有了这符号,每个人可牢记自己的生年,是非常方便的。   鸡在动物学上属于鸟纲雉科。喙短而锐,有冠与肉髯,两翼不发达,但脚趾健壮。公鸡善啼,羽毛美艳,脚掌有距,生性好斗,母鸡产蛋,年产近百个至二三百个不等。鸡的寿命约20年。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人们已将鸡驯养起来,使之成为可供蛋用和肉用的家禽。汉代人编字典,《说文解字》解释鸡为“知时畜也”。既说明了鸡是家禽,又强调了它的报时作用。20世纪50年代河北望都出土了一座汉墓,壁画中画着不少祥禽瑞兽,其中就有鸡,题榜曰:“鸡候夜,不失更,信也。”古人有所谓“鸡鸣而起”、“鸡鸣盥漱”、“鸡鸣而食”、“鸡鸣而驾(乘车)”、“鸡鸣思贤”、“鸡鸣结带正衣裳”者,都是因为鸡能报时守信,就像今天的钟表一样。只是在《释名》中提到了“韩羊、韩兔、韩鸡,本法韩国所为也。”这是谈其肉食。鸡在古代也用于占卜;公鸡好斗,还用公鸡作为娱乐和赌博的“斗鸡”。   古人重“吉”,也是先找到了鸡的形象,以鸡来谐音“吉”,视鸡为祥禽。所谓鸡有“五德”,其典故便出于汉代韩婴的《韩诗外传》(卷二),是借田饶之口所作的一个比喻。韩婴说:“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见察,谓哀公曰:‘臣将去君,黄鹄举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鸡虽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则以其所从来者近也。夫黄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黍粱,无此五德者,君独贵之者何也?以其所从来者远也。故臣将去君,黄鹄举矣。’哀公曰:‘止!五将书子之言也。’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阴其树者,不折其枝。有臣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三年,燕政太平,国无盗贼。哀公喟然太息,为之辟寝三月,减捐上服。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何可复得?’”这是个很有教益的故事。田饶的善辨和能干,哀公的失误和后悔,以及韩婴讲此故事的用心,都处理得非常恰当。忽略身边的人才,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是常常会遇到的。在这个有益的故事中,也留下了鸡有“五德”的美谈,以致成为吉祥图取材的依据。   在我国的造型中,以鸡作为题材,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湖北天门石家河出土的大量陶塑动物中便有鸡。以后断断续续,虽然在绘画、雕刻、工艺等作品上动物纹很多,但由于夸张变形,大都以“鸟纹”统称,许多形象似是而非,却不能确认为鸡。李白诗曰:“楚人不识凤,高价求山鸡。”战国时的尹文子,也讲过楚人以为山鸡是凤凰,高价买山鸡的故事。只是到了汉代,在造型艺术中明确像鸡的才多起来。以后用鸡作为装饰者当然更多。明清两代的民间艺术蓬勃发展,尤其是木版年画和剪纸的形式,成为下层劳动者所喜闻乐见的艺术。由于鸡与“吉”的谐音,鸡又是广大农村最普遍的家禽,因此,人们为了讨个吉利,表现鸡的题材很多,成了一个好兆头。   正逢鸡年,祝愿鸡年大吉,人人祥和如意。   我国在两千多年前发明了造纸,以后又发明了雕版印刷;木版画已有1200年的历史。民间木版年画起于宋代,成为我国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曾风行近千年,只是在近代印刷术兴起之后才衰退,但是它的艺术成就已渗透在历史之中,有很高的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