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宝是足月儿而且是顺产出生的,出生后一直都很健康,小儿吃的基?
我的是足月儿而且是顺产出生的,出生后一直都很健康,小儿吃的基本是母乳偶尔搭配一些配方奶粉,吃奶,睡眠和排泄等情况都很正常,但第14天起就有发热的现象,一直持续不退,最高达39.3摄氏度.可是从表面上看根本看不出其他异常,只是高热.医生考虑为败血症,请问会有危险吗?我非常担心!谢谢!
新生儿败血症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医生现在只是在考虑这种可能,并没有确诊,所以请先不用太过焦急。另外,这种病并不是不能治疗控制的。请保持乐观,积极配合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病菌侵入新生儿体内后扩散进入血液循环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造成全身感染。有时在体内产生多发病灶,形成严重病症。屑学“胎热”、“胎毒”或“疮毒走黄”等范畴。 [临床表现] 轻者表现为吮乳减少或无力,哭声低微或少哭,软弱无力而少动,可有呕吐或腹泻。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体重不增,面色较苍白或皮肤花、黄疽等。重者体温不升或高热,不吃、不哭、不动,面色青灰或紫绀,黄疽迅速加重。皮下可见出血点,肝脾肿大,心音低钝,心率快,呼吸困难或不规则,腹胀,呕吐或腹泻,甚至出现惊厥、昏迷。可并发肺炎、中毒性肠麻痹、腹膜炎、骨髓炎等。发生脓毒血症时约有1/3患儿并发休克、硬肿症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一般治疗;供给足量能量、水分。低温时保暖,高热或伴惊厥者可用物理降温和镇静剂。病重者,可小量多次输血或血浆,出现休克者加氢化可的松5mg/kg次,每日1-2次。脐部或皮肤局部感染者,可涂2%的龙胆紫。脐部感染严重者可用呋哺西林湿敷。并发严重贫血,胆红裹显著增高者,可换血输血。 (2)抗生素治疗:首先根据感染的可能来源初步判断病原菌,及早选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常用青霉素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治疗,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后,再针对病原菌加以调整。同时注意使用免疫疗法,输入新鲜全血或血浆,对中毒症状严重者,短期可加大剂量氢化可的松静滴。 2.中医药治疗 (1)邪毒炽盛:起病急骤,壮热烦躁,吃奶少,常伴黄疸,淤斑,肝脾肿大,小便黄,大便干,甚则抽搐,舌红绛、苔黄,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清营。 方药:黄连O.5克、黄芩3克、栀子1克、生地6克、丹皮6克、赤芍1克、柴胡3克、茵陈3克、白豆蔻3克。 中成药:可用清开灵注射液5ml/日静点。 (2)邪热伤阴:发热不退,午后加重。口干舌澡,神疲乏力,舌光红有裂纹。 治法:清热养阴。 方药:生地6克、沙参6克、麦冬6克、淡竹叶6克、丹参6克、连翘6克、羚羊角粉(分冲)o.5克。 (3)正虚邪陷:面色苍黄或青灰,精神不振,不吃不哭,汗多肢厥,体温不升,皮肤淤点,舌淡、苔薄白,指纹隐伏不显。 治法:温阳救逆。 方药:人参6克、附子(先煎)6克、干姜0.5克、黄芪6克、丹参6克、当归6克。 [预防与调养] 1.对孕妇定期作产前检查,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胎膜早破、宫内窒息或产程过长的新生儿应进行预防性治疗。 2.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吮奶、精神状况及体温变化,保持口腔、脐部皮肤黏膜的清洁,如有感染性病灶,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