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
因为物理科是学生感到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因此物理课应由三部分组成即: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总结。 一.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养成自觉学习习惯的过程 指导学生预习应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的逐步进行。在开学初首先利用预习提纲指导学生一节一节的预习,每预习一节一定要求学生写出本节的预习笔记,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内容,二是对不懂的部分提出问题。为了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及督促学生预习,应天天批阅预习笔记。经过两个来月的时间,当学生掌握了按节预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进行预习后,再进一步要求他们按单元、按章进行预习,这样预习更能体现出知识的完整性。再经过两个来月的时间,当这种预习方法也被熟练掌握以后,应要求学生在假期中按力、热、电、光和原子物理五个领域进行预习。为了鼓励学生做好预习,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比较好的问题,做成投影片并写上提问者的名字在课堂教学中用。 二.课上教学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主渠道是教学的核心 1.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点与落脚点 众所周知,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领导者,而且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效果的检测者。有人提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传授”、“引导”、 “启迪”和“点拨”四方面。的确,学生的学习若处于“不知到知”阶段,教师的“传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学生由“已知向未知”的学习发展时,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迪”;当学生的学习处于相对独立阶段时,教师将起到画龙点睛的“点拨”作用。以上所述虽反映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进程的一般规律,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相应的主体性表现更加具体地结合起来,从而便于教师有效的操作。 针对中学物理教学特点,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整体认识,尤其是在对教学流程的研究中,将学生的智力活动(认知)、非智力活动(情、意)、能力活动(操作)和管理活动(习惯养成)等融于一体,随着教学进程它们又形成了多元的动态结构,这给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供了多项的发挥点。与此同时,我又反复地研究了学生学习的多种模式以及相关的学法,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落脚点……“学”有了新的认识。这样就提出了“八导与八学”的框架: (1)“导趣”??动情??“乐学” (2)“导向”??晓理??“需学” (3)“导术”??授法??“会学” (4)“导思”??拓智??“活学” (5)“导行”??训能??“学活” (6)“导竟”??激争??“互学” (7)“导馈”??引路??“评学” (8)“导成”??养习??“自学” 2.优化课堂教学时间 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表明,中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思维活动大致分三个阶段:课堂初期五分钟的思维逐渐集中阶段、中期五分到三十分钟思维处于高度集中阶段、最后十分钟思维活动逐渐转为疲劳阶段。 根据这一规律,在开始教学的五分钟内,教师应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精美的教具、精巧的小实验及生动夸张的事例等等,把处于思维离散、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引导到学习中来,并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愉快的主动进入到学习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学生的最佳学习期,教师应利用教学媒体,创设物理情景,使学生能在生动有趣的物理情景中较容易的掌握抽象难懂的概念和规律。教学媒体首先是教材中的插图,其次是将书中的演示实验用实物投影机进行放大处理,便于全体学生观察,再利用幻灯片补充和归纳实验规律、比较和鉴别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等等,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可用微机模拟的形式进行再现。在最后十分钟内,由于学生思维活动开始疲劳,因此这一阶段应安排一些能够调整学生思维活动,灵活运用新知识的内容,使学生在变换的活动方式中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积极的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知识的巩固中来。 三.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使知识形成网络 学生每节学到的知识的都是零散的不完整的,因此在他们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非常有必要要求他们把零散的知识,归纳总结出包含知识间内在联系的具有网络结构的知识体系,从而便于知识的记忆和综合应用。 在总结知识时要求学生从六方面进行总结: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公式及图像、习题种类、解题思路、画知识的网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