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制导武器的问题激光的方向性强,在激光器向目标发射光束后,炸弹
激光的方向性强,在激光器向目标发射光束后,炸弹/的导引头是如何保证一定接受到回波?毕竟目标也不是镜面
好问题。其实从上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发展第一代激光制导炸弹以来(即路系列),虽然激光制导武器引导头的灵敏度提高了很多,但它们的精度并没有得到根本的保证,而且像宝石路这样激光制导炸弹的使用有很多的局限性:离目标太远(超过对弹翼的控制范围)、太近(引导头没有足够的时间确认目标和操纵炸弹)、目标处于导引头的接受死角或是天气不好能见度差都会直接影响命中率。最早的激光引导头如同一个方形的窗口,它通过用自己窗囗的四个角来测量回波的确切位置,并通过调整弹翼使导/炸弹处于回波反射的最强位置,今天的导引头在原理上其实也大同小异。这就要求友机或地面友军对目标进行一定时间的持续照射,以便让炸弹或导弹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姿态。可在这当中要是来一阵烟雾,一阵雨或友机/友军受到干扰不能持续照射目标,就很可能打不着目标。因此通过一断时间的总结,美国飞行员认为要把激光制导炸弹用好,需要把它当自由落体炸弹那样尽量精确地向目标扔下去,让炸弹引导头在一个最有利的距离和角度内开始寻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精度。另外,为了应对激光制导炸弹的缺陷,美国已经开始在新的激光制导炸弹内加装一套GPS导航系统,以便在引导头失去照射回波时靠GPS定位自主打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