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习的方法
下面给你介绍一些可以快速学习,又能轻松学习的方法,让你可以享受学习的过程,试试吧: 将教材反复多次速读。每次一口气读完,不强求一定记住 第一两遍速读,主要是对书上知识有整体的了解,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的结构。 接下来一两遍速度,主要是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理出头绪,同时在书中关键字上进行标记和编号。下次读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看关键字来回想出其他知识。 最后一两遍,可以边读边背诵,检验大脑内知识的缺陷,对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向老师或成绩好的同学请教方法,他所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什么:认真预习?专心听讲?详细笔记?努力复习?大量做题?…… 这些答案中,有什么方法是他在问之前并不知道的吗?没有!这些方法可以解决他的问题吗?不能!事实上,这些方法,已是他不知听过了多少遍的,就连八十岁的老奶奶也可说出一大堆类似的方法来。 这些方法大多并不太正确,并未考虑到学习困难的具体原因,甚至有些违反大脑的工作原理,因而注定只能在少生那里成功,在其他学生那里失败的! 那么,这些方法违反了哪些大脑的工作原理?为什么会失败?正确的方法又是什么?下面以认真预习和大量做题来说明之。 认真预习: 预习没有错,预习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人认为在预习中,要有预习计划和预习任务,要查阅资料、熟读课文、分析思考、提出问题、做好笔记、等等。这些预习方法学生有能力完成么?有时间完成么?如果学生有能力完成这些复杂的预习任务,说明他的认知能力已经很高了,所以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际生活中,虽然总有少数学生能力发展超前,但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发展只能是普通或正常,这些学生并非不想预习,但自身能力确实是难以在有限的课外时间中完成老师要求的预习任务。 另外,预习当然要提前。但到底应提前多久呢?大多数人认为这并无特别要求,只要提前就可以了。但事实上,很多非常简单的概念,比如:重量和质量,学生刚开始接触时,无论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努力,总会在学生的大脑中混淆一两个月,才会慢慢变得清晰。要理解某些知识,可能需要某些认知能力,但这种能力却可能在你接触到这些知识后的一段时间内,才会慢慢地形成。因此在有些知识的学习中,时间可能比努力更为重要。虽然你有时努力预习了,但还是没效果。早一天接触,比多一分努力,或许更能让你在老师讲解时轻松掌握要学的知识。 正确的预习方法应该是:提前一到两个月,以粗读一到两遍的方式接触要学的知识,但不求理解和掌握。 大量做题: 很多人认为要想考试取得好成绩,就得大量做题。但能把题做出来,本身代表学生的一种能力。能力超前的学生,他花很短的时间,就能做很多题,而有些学生,花多几倍的时间,也只能做出来少量的题。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某些做题所需要的认知能力,这些学生还并不具备。如果学生每天面对题目苦苦思索,也许这些认知能力也会慢慢发展起来,但可能速度很慢,学习很艰苦,而且也不是每个人最后都能成功的。 要解出一道难题,学生需要依次拥有四方面的能力:①理解相关知识点的概念;②掌握基本运算技巧;③建立题目和知识间的类比关系;④掌握常用解题技巧。针对可能的某方面能力不足,有不同的方法来提高。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通过阅读带解法的习题集来提高做题能力:对带解法的习题集进行快速阅读,一道题最多阅读一两分钟,如果读不懂题目的解法,做个记号,直接跳过。过几天后,再对习题集第二次快速阅读(如果太多解法读不懂,两次阅读中间可以增加对教材的复习),读到没作记号的题,是上一次读懂了的,这一次,只看题目,然后试图在心里构思解法,如果不能在心里解出来,再看一遍解法,上一次做了记号的题,这次试试能不能读懂,同样的,最多阅读一两分钟,不懂就做个记号跳过。这样,少则三四遍,多则五六遍,书的题目都可以直接在心里解出来了。 学生用纸和笔演算习题时,全部心思都放在当前这道题上,做下一道题时,又沉浸在下一道题中,忘了刚才做过的题。因为每道题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容易看出题和题之间的关系。而在阅读习题和心算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习题和解法,就更容易看出题和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把某些题归于一类。归类完成后,看到同类的题目,只需要在心里稍微一惦念,就可想出解法,甚至看题之后,根本不去想解法,因为知道肯定会做,于是直接跳到下一题。因此用这种方法,学生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更少的精力,接触到比题海战术更多的习题,同时更能对各种习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整体的认识。 但是,仅仅是阅读解题和心算解题,而不在纸上实际动手做,是不行的,这好比仅仅在大脑中构思一篇文章,却不把它写出来,是难以提高作文水平一样。所以,在每次阅读习题和心算解题之后,都要抽一两道步骤较繁的难题,在纸上写下解题答案。大脑内的思维常常有点天马行空,而写在纸上的步骤,则必须规范严谨,前后一致,简省得当,使其他人一看就能明白。这些都需要通过亲自动手练习,才能慢慢达到。